广西漓江河岸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其影响因素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wi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河岸带林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和碳汇能力逐渐被人们所关注。了解河岸带林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与相邻土地利用类型间差异对于有效评估河岸林地土壤碳库储量以及河岸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碳库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广西喀斯特地貌影响下的漓江河岸带林地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目的在于量化河岸带林地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密度(N=54,平均为1131.75±143.44 m2/样地),揭示其空间分布特征(N=4,3250.00±2217.36 m2/样地),评估林地与相邻土地类型间土壤有机碳密度差异以及不同因素(土壤质地、枯落物、根系生物量、人为活动等)对林地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基于野外土壤调查和室内分析,结果表明:(1)漓江河岸林地内林冠上层(DBH>5 cm)主导树种为枫杨、凤凰竹、樟树和乌桕。林地乔灌种平均胸断面积为25.88±10.63 m2/ha (DBH≥2.5 cm)。整体乔灌种株密度为4662.36±3036.54株/ha,整体丰富度为3.34±1.24,Shannon指数为2.23±0.47,均匀度为0.75±0.09。不同林地类型而言,林冠中层内(2.5 cm≤DBH<10cm),竹林地株密度(57.48±19.36株/ha)和胸断面积(0.11士0.12 m2/ha)分别比非竹林地低87.61%,86.42%(p<0.01)。竹林地内林冠上层和林冠中层的丰富度和Shannon指数也均显著低于非竹林地(p<0.01)。因此,竹林地内林冠中层乔灌种多样性显著低于非竹林地。(2)漓江河岸林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为35.79±9.51 t/ha;分别比邻近农田(N=34)和草地(N=13)高出42.45%和28.88%(p<0.01)。其中,竹林地土壤有机碳密度比非竹林地有机碳密度低19.10%(p<0.05),仅显著高于果园地土壤,高出40.45%(p=0.012)。因此,漓江河岸林地相较于相邻农田和草地具有更高的土壤有机碳密度。且河岸林地向农田和草地的转变会造成土壤有机碳的流失,尤其是非竹林地的转变。而河岸竹林地的经营并不能促进土壤有机碳的积累。(3)河岸各林地内(N=4)土壤有机碳密度随离岸距离增加并未出现统一的变化规律,空间异质性较大。就不同河岸土地利用类型而言,各样地内河岸土壤有机碳密度的高值均集中出现在河岸带林地内。因此,相较于相邻农田和草地,河岸林地具有更高的土壤有机碳密度。(4)各环境因素中,河岸林地土壤有机碳密度与土壤砂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64);与土壤粉粒(r=0.55)和黏粒含量(r=0.57)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非竹林地内土壤有机碳密度与地表枯落物和土壤根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4和0.38(p<0.05)。河岸非竹林地内,土壤黏粒含量、地表枯落物含量和土壤根系生物量能解释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异的47.00%。其中土壤黏粒含量对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异贡献最大,为50.54%。河岸挖沙地土壤有机碳密度为3.49 t/ha (0~40 cm),比相邻河岸林地土壤(100.62 t/ha)低96.08%。因而,人工挖沙活动会引起河岸挖沙地土壤有机碳的严重流失。因此,未来的河岸林地管理中应加强对河岸林地保护和重建,减少因河岸林地向农田和草地流转以及人为破坏造成的土壤有机碳流失;同时有针对性地促进河岸竹林土壤有机碳积累,构建景观经济效益与生态相协调的竹林生态系统。
其他文献
本文以我国主要造林树种华山松和白皮松为对象,采用不同引发试剂对种子进行处理,分别筛选了适于华山松和白皮松种子的引发条件;同时,采用硅胶干燥法制备不同梯度含水量的华山松
粉蚧在分类上隶属于半翅目Hemiptera,蚧总科Coccoidea,粉蚧科Pseudococcide,全世界记录264属,2000余种,是重要的农林害虫。粉蚧的虫体具有多种蜡腺,能分泌蜡质,形成保护性的
20世纪以来,长白山红松阔叶林受到不同程度的人为干扰,形成了大面积的次生林群落。本研究通过长白山区红松阔叶林采伐干扰后不同群落的野外调查,结合林业资源档案及树木年轮
深圳市是典型的滨海城市,拥有长约240 km的海岸线。潮汐作用、地下盐水带来的土壤盐渍化及由海风引起的盐雾是深圳滨海区园林植物选择的主要限制因子。本文从土壤盐胁迫和盐雾
高山松(Pinus densata)已被大量遗传分子研究证实是云南松(P.yunnanensis)与油松(P. tabuliformis)自然杂交产生的同倍体杂种,在分布上处于高于亲本种海拔的生态位,与亲本种
落叶松(Larix spp.)是东北林区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树种。落叶松人工林的建设目标是以提供木材为主,同时兼顾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但是,由于不合理的经营利用,导致落叶松人工林出现
黄土高原地处干旱与半干旱区域,土层深厚,含有丰富的碳酸钙,在全国碳循环中有着重要贡献。本研究以整个黄土高原地区为研究对象,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共收集了黄土高原地区
水分特性决定了植物的蒸腾耗水及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水分也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建设的重要因子。本文研究了毛素素沙地沙柳、小叶杨两树种的光合及蒸腾变化规律,结合叶片气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是环境条件异常严酷的区域,这里风沙肆虐、高温干旱、盐碱严重。由于人为不合理地利用和破坏,使绿洲近外围的自然植被遭受严重破坏,导致土壤盐碱化问题日益突
NAC转录因子是一个植物特有、功能多样性的基因家族,它们在植物生长发育、衰老、激素响应以及生物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基于对青杄基因PwNACl的研究,找到拟南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