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患者中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肾功能衰竭的原因。根据WHO的最新统计,约25%-40%的DM患者一旦发现DM,在未来的20—25年内将可能会发展为DN。因此,研究DN的发病机制对预防与治疗DN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研究表明,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在DN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原发和独立的角色。氧化应激是体内受到不同疾病的病理因素刺激后,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或活性氮(Reactive Nitrogen Species,RNS)生成增多和/或清除减少,抗氧化能力下降,致使体内正常的氧化抗氧化动态平衡打破,造成体内的生物分子如核酸、蛋白质、脂质等发生氧化损伤。OS产生的ROS能使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启动足细胞凋亡,从而使足细胞的数目减少;参与DN肾小球血流的改变,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同时能导致肾组织细胞外基质的聚集,引起肾间质纤维化及肾小球系膜增厚。故检测ROS表达水平能一定程度上反应体内OS的水平。然而,ROS在体内半衰期极短,直接测定ROS的表达水平非常困难。由于ROS能与体内的DNA、蛋白质、脂质结合等发生一系列化学物理反应,其生成的产物半衰期较长,故可通过检测其生成产物反映体内OS水平。丙二醛(Maleicdialdehyde,MDA)为ROS与脂质反应的产物,临床上可通过检测 MDA初步了解体内 OS的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是机体清除ROS的活性酶,其浓度高低也能间接反映体内OS水平。因此,检测MDA、SOD的水平对糖尿病肾病OS水平的评价有重要的意义。 普罗布考(probucol,化学名丙丁酚)于1977年在美国上市并作为一个降脂药物用于临床。但随着对该药研究的深入,发现其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是美国食物药品管理局唯一认证的具有抗氧化作用的药物。国外已有研究表明普罗布考能减少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大量尿蛋白、改善肾功能、延长DN患者无血透生存率并推迟DN首次血透时间,因而对于DN患者具有重要的肾脏保护作用。然而普罗布考对早期DN患者的疗效仍不明确,国内外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通过普罗布考对早期DN患者的干预研究,寻求DN治疗的新方法。 目的: 1.探讨健康对照组、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SOD、MDA两个氧化应激指标及其他生化指标的水平。 2.观察普罗布考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血脂及MDA、SOD的影响,评估其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 方法: 1.选取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门诊及住院的T2DM、DN患者作为调查研究对象,29例健康对照组(男14例,女15例,年龄59.38±12.49岁)、29例T2DM患者(DM组男17例,女12例,年龄62.52±9.38岁,病程47.21±21.87月)、59例早期DN患者(DN1组男27例,女32例,年龄60.54±6.61岁,病程111.59±29.77月)及29例DN合并大量蛋白尿患者(DN2组男16例,女13例,年龄64.34±10.85岁,病程142.14±36.23月),所有入组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同意参加入组研究.该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分别测定患者血压、血脂(CHOL、TG、LDL-c、HDL-c)、肾功能(Cr、UAER、24 HUA、eGFR)、FPG、HbA1c、肝功能(AST、ALT)及血清SOD、MDA。 2.选取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门诊及住院的59例尿白蛋白排泄率在20-199ug/min的早期2型糖尿病并糖尿病肾病患者(DN1组)。符合条件的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在检测血压、肾功能(Cr、UAER、24HUA、eGFR)、血脂(CHOL、TG、LDL-c、HDL-c)、FPG、HbA1c、血钾(K)、肝功能(AST、ALT)、SOD、MDA后即开始服用缬沙坦80mg一天一次,1月后检测上述指标。再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入正式随访阶段。普罗布考组(增加口服普罗布考500mg bid n=29)和对照组(不增加口服普罗布考n=30)。入组患者均在低蛋白饮食的基础上,予严格降糖治疗(包括饮食、运动、药物如胰岛素、双胍类、a糖苷酶抑制剂等,HbA1c目标值<7.5%)及降压治疗(降压治疗首选缬沙坦80mg一天一次,如血压控制欠佳加用钙离子拮抗剂或a受体拮抗剂,血压控制目标值<130/80mmHg)。随访6个月检测所有患者血压、肾功能(Cr、UAER、24 HUA、eGFR)、血脂(CHOL、TG、LDL-c、HDL-c)、FPG、HbA1c、血钾(K)、肝功能(AST、ALT)及血清SOD、MDA。 结果: 1.健康对照组、DM组、DN1组、DN2组各组间血清SOD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F=40.35,P<0.001),DM组血清SOD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84.49±13.01 vs96.34±18.07,t=1.965,P<0.05),DN1组血清SOD水平低于DM组(77.98±13.62 vs84.49±13.01,t=1.991,P<0.05),DN2组血清SOD水平低于DN1组(63.96±20.19 vs77.98±13.62,t=2.730,P<0.05)。 2.健康对照组、DM组、DN1组、DN2组各组间血清MDA水平差异有统计差异(F=51.18,P<0.001),DM组血清 MDA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4.83±2.49 vs2.84±1.21,t=-3.176,P<0.05),DN1组血清 MDA水平高于 DM组(6.01±1.81 vs4.83±2.49,t=-1.965,P<0.05),DN2组血清MDA水平高于DN1组(8.98±3.57 vs6.01±1.81,t=-2.150,P<0.05)。 3.血清SOD与eGFR呈正相关(r=0.346,P=0.00),与Cr、24HUA、UAER均呈负相关(r=-0.467,-0.321,-0.278,P=0.00,0.00,0.002);血清 MDA与eGFR呈负相关(r=-0.347,P=0.00),与Cr、24HUA、UAER均呈正相关(r=0.392,0.186,0.145,P=0.00,0.04,0.04);血清SOD与MDA呈负相关(r=-0.280,P=0.002)。 4.患者随访6个月后,普罗布考组及对照组治疗后的UAER、24HUA均较治疗前数值下降,且具有统计学差异(UAER:普罗布考组79.11±6.21 vs82.67±6.88,对照组96.05±6.38 vs102.31±6.77;24HUA:普罗布考组208.34±70.64 vs259.14±91.07,对照组206.24±71.72 vs267.90±87.62,P<0.05),但治疗后的数据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普罗布考组Cr、eGFR较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数值稍有下降,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5.经普罗布考治疗6个月后,普罗布考组治疗后CHOL、TG、LDL-c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均有统计学差异(CHOL:4.08±0.94 vs4.88±1.19 vs4.84±1.18;TG:1.18±0.45 vs1.71±1.16 vs1.97±1.84;LDL-c:2.42±0.94 vs2.75±0.91 vs2.49±0.94,P<0.05)。HDL-c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稍升高,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6.经普罗布考治疗6个月后,普罗布考组治疗后SOD水平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明显上升,并有统计学差异(90.03±13.66 vs82.34±12.43 vs87.22±14.27,P<0.05)。普罗布考组治疗后MDA水平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4.71±2.01 vs5.85±1.89 vs5.77±1.88,P<0.05)。 结论: 1.SOD水平在T2DM组的表达低于健康对照组,随DN病程进展,SOD表达水平呈逐渐降低的趋势;MDA水平在T2DM组的表达高于健康对照组,随DN病程进展,MDA表达水平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提示DM患者体内已存在OS,并随DN的进展,抗氧化酶活性逐渐降低,脂质过氧化物逐渐增多。 2.普罗布考可降低早期 DN患者体内 CHOL、TG、LDL-c及MDA水平、升高SOD水平,推测其能通过降低DN患者血脂及改善体内OS水平,从而延缓DN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