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阳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cv.Hongyang)是四川选育出的世界首个红肉型新品种,被列为“国家级品种保护资源”。猕猴桃果实采后极易受致病微生物的侵染导致腐烂变质,同时果实采后经呼吸代谢逐渐进入衰老期;因此,寻找降低致病菌对果实侵染的“防腐”措施,及调节果实生理生化过程的“保鲜”措施,是提高果实采后品质的必要因素。本课题以腐烂的红阳猕猴桃中分离的葡萄座腔菌和尖孢炭疽菌为试材,系统探究其生物学特性,分析肉桂精油及其主成分对两种致病菌的抑制性,并重点探究其抑菌机制,最后分析肉桂精油对红阳猕猴桃鲜果生理特性的影响。1、两种致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葡萄座腔菌菌丝内含横隔膜,呈分枝状态,分节生长,结构完整,无分生孢子;菌丝最适生长条件为:30℃、pH=6.0、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牛肉膏,对光不敏感;生长包括延滞期、对数期、稳定期;菌丝致死温度是42℃处理10min或43℃处理5min。尖孢炭疽菌菌丝内含横隔膜,呈分枝状态,分节生长,有分生孢子,结构完整;最适生长条件为:25℃、pH=6.0、碳源为麦芽糖、氮源为蛋白胨和牛肉膏、对光不敏感;生长包括延滞期、对数期、稳定期;菌丝和孢子的共同致死温度是50℃处理20min或51℃处理15min;分生孢子致死温度是49℃处理15min或50℃处理5min。两菌中细胞壁的主要糖类物质均为几丁质。两菌均为广谱植物性致病菌。2、肉桂精油及其主成分的抑菌性研究肉桂精油中主要成分有反式肉桂醛、反式肉桂酸、苯甲醛。肉桂精油和肉桂醛均对葡萄座腔菌有良好的抑菌性,且肉桂精油的最低杀菌浓度为0.0225%,肉桂醛的为0.0200%。肉桂精油和肉桂醛对尖孢炭疽菌中分生孢子的萌发和菌丝的生长均有良好的抑制性,且肉桂精油对该菌的最低杀菌浓度为0.0200%,肉桂醛的为0.0200%。肉桂醛为肉桂精油中的主要抑菌物质。3、肉桂精油对细胞结构的作用机制肉桂精油和肉桂醛作用于致病菌后,细胞形态变化明显,菌丝分布不均、粗细无序、细胞内陷、有缺口;分生孢子杂乱排列,形态各异无规则凹凸;抑菌物质浓度越大破坏越严重,且肉桂醛的破坏性强于肉桂精油。肉桂精油主要通过肉桂醛抑制两菌细胞壁中β-1,3-葡聚糖、磷酸甘露聚糖、几丁质的合成破坏细胞壁结构;几丁质在细胞壁系统中起着主导作用,肉桂醛可激活几丁质酶的活性,几丁质被水解,细胞壁中几丁质的含量减少,细胞壁被破坏。肉桂精油通过肉桂醛抑制麦角甾醇的合成,使细胞膜结构不完整;提高了两种致病菌细胞膜的疏水性、渗透性;使细胞内容物大量外释,细胞无法正常代谢,且作用时间越长破坏越严重。肉桂精油借助肉桂醛对两种致病菌中线粒体结构造成破坏,结构从均匀、完整、清晰的状态逐渐变为凝聚、粗糙、模糊,且作用时间越长,破坏性越强。4、肉桂精油对细胞呼吸代谢的作用机制抑菌物质处理葡萄座腔菌和尖孢炭疽菌后,致病菌呼吸作用被抑制,且抑菌剂主要通过肉桂醛破坏细胞呼吸代谢中三羧酸循环路径,从而使细胞中ATP和ATP酶活性均受到抑制。整个处理阶段,细胞呼吸代谢中代谢物(葡萄糖、丙酮酸、柠檬酸)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再次验证了肉桂精油主要通过肉桂醛影响两菌代谢系统中的三羧酸循环。整个作用阶段,三羧酸循环中重要酶(异柠檬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活性被抑制,表明肉桂醛主要通过作用于以上重要酶位点而破坏三羧酸循环路径,最终抑菌。5、肉桂精油对红阳猕猴桃鲜果的保鲜作用红阳猕猴桃经0.0400%肉桂精油处理后置于最适低温(4±1℃),对控制猕猴桃呼吸代谢及品质变化效果明显,能有效抑制猕猴桃非酶类抗氧化物质的分解及抗氧化酶活性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