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鸡球虫病是由艾美耳球虫(Eimeria, spp)寄生于肠道所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给养鸡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抗球虫疫苗自身的局限性,目前在国内外对该病的防治仍以药物防治为主,但由于抗药性、药物残留等问题的出现以及抗生素的限制应用或禁用,给该病的防治带来了新的挑战。故积极寻找源于天然的替代药物、加强球虫耐药机制以及现有抗球虫药增敏机理的研究迫在眉睫。本试验柔嫩艾美尔球虫(Eimeria tenella, E. tenella)感染和青蒿素药物作用模型,考察了青蒿素的抗球虫疗效,再以柔嫩艾美耳球虫第二代裂殖子为研究对象,对青蒿素抗球虫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为该类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或避免抗药性和药物残留等问题提供参考。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为探讨青蒿素抗E. tenella的疗效。将试验鸡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攻毒对照组和青蒿素(125mg·kg-1拌料)药物组。与攻毒对照组相比,青蒿素能显著降低试验鸡的血便记分和卵囊排出量(P<0.05),同时提高鸡只的存活率与相对增重率;盲肠的外观病变与石蜡切片病理变化均得到改善,抗球虫指数(Anticoccidial index, ACI)为139.15;此外,青蒿素还能显著降低血清中的炎性因子IL-6和TNF-a浓度(P<0.05)。以上数据表明,青蒿素直接添加于饲料中的抗球虫疗效达不到理想效果,还需要在剂型和用药方式上进行探索。2.为研究青蒿素对E. tenella凋亡及盲肠组织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将试验鸡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攻毒对照组和青蒿素药物组,于攻毒后120h,收集试验鸡的盲肠并提取E.tenella第二代裂殖子。与攻毒对照组比较,青蒿素组第二代裂殖子的线粒体膜电位极显著降低了47.42%(P<0.01),凋亡比率提高了61.93%(P<0.01),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裂殖子体积缩小,细胞质密度增大,核中染色质浓缩,异染色质边缘化趋于明显;免疫组化分析青蒿素能显著增强盲肠组织Caspase-3的表达(P<0.05),降低Bcl-2的表达(P<0.05)。这提示青蒿素不仅促进球虫第二代裂殖子的凋亡,还能促进被寄生组织的凋亡。3.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E. tenella第二代裂殖子微线基因(Microneme gene, MIC) mRNA表达与扫描电镜观察盲肠结构发现,与攻毒对照组比较,青蒿素组的第二代裂殖子数量降低了25.37%(P<0.05),同时裂殖子中微线基因EtMIC1、EtMIC2、EtMIC4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EtMIC3、EtMIC5则极显著下调(P<0.01);青蒿素组盲肠的病理组织结构也得到改善。青蒿素减轻鸡盲肠组织病变可能与其下调EtMICs mRNA表达并使裂殖子数量减少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