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为新时期以来小说中传教士形象的分类与新变,以期对传教士形象的流变及产生此现象背后的文化心理动因进行把握。传教士形象作为中国现当代小说作品中具有鲜明特色的人物群像,不仅自身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而且蕴含了深刻的文化意义。与文学作品中的其他形象相比,传教士形象同时具有异国、异族、异教的突出个性特征,它也承载着中国作家们对西方的集体性认知与对自我的文化身份的认同,为我们对国家、民族这样庞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为新时期以来小说中传教士形象的分类与新变,以期对传教士形象的流变及产生此现象背后的文化心理动因进行把握。传教士形象作为中国现当代小说作品中具有鲜明特色的人物群像,不仅自身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而且蕴含了深刻的文化意义。与文学作品中的其他形象相比,传教士形象同时具有异国、异族、异教的突出个性特征,它也承载着中国作家们对西方的集体性认知与对自我的文化身份的认同,为我们对国家、民族这样庞大组织的理解提供了一种象征性媒介,我们依赖于这样的媒介,用以宣泄我们的好奇心、想象力或者民族认同感。本文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着重研究传教士与我国的历史渊源。首先对传教士与基督教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明确研究主体的范围;其次对二十世纪初至二十一世纪一零年代小说作品中的传教士形象进行了时间脉络上的梳理,并对“共名”时期与“无名”时期传教士形象塑造的叙事特色进行阐释。第二章是对传教士的形象进行细化分类。本文主要将传教士形象分为“漂泊异乡的流浪汉”、“野心勃勃的征服者”、“仁慈虔诚的布道者”和“走向民间的‘新’中国人”四类。第三章着重探讨新时期以来小说作品中传教士形象书写的新质,从形象的思想主题、存在方式和矛盾内核三个层次进行论述,重点展现作家对个体孤独的关照与对人性异化的批判。第四章对新时期以来小说中传教士形象的文化意义进行阐释,把握其独特的美学意义与超越特征,彰显中国当代作家更加自信开放的文化观念。总之,新时期以来作家对传教士形象的书写是文学史上有益的尝试,它向我们展示了文学作为“人学”的指示作用与导向价值。
其他文献
美国倾向于把教育看作是解决社会弊病的灵丹妙药,如性别、阶级不平等、种族等社会问题都需要依靠教育来解决。教育也被看作是发展智力、道德、伦理、情感和身体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被视为“人类进步的实践者”,教师的培养被一代又一代的教育理论家认为是确保国家全面成功的最重要的步骤之一。这种对教师推动教育成功的信念,多年来引起了大量关于教师教育的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关于教师准备和表现一直是美国激烈辩论、探究的主
近年来尽管英国一直在强调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但技能人才短缺却是一直困扰其经济发展的难题。据2017年英国雇主调查(Employer Skills Survey,简称ESS)显示,英国依旧有大量的职位空缺因为劳动力技能缺乏而无法得到满足。而英国这种劳动力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与英国历来已久的绅士教育传统密切相关。作为绅士教育的现代延伸,与职业教育相区别的普通教育在英国一直占据着主流地位。英国为贯彻其绅
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及均衡发展的工作,而当代教育不仅要求要愈加公平与质量更高,而且更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此促进学生个性化得到有效发展。分组教学是依据不同学生所具备的特点与个性,在此基础之上根据相应的标准将学生划分小组,来最大程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拥有不同学习能力水平的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目前,我国中小学分组教学存在着“形式化”的教学现象,中小学分组教学也未形成相对成熟的理论及合
死亡,是每个人生命中无法逾越的痛苦深渊,伤悼哀祭之情更是每个个体情感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学者将悲痛哀伤之情付之于伤悼诗歌中,用以纾解内心的苦楚,因此伤悼诗歌中流露的真情与生命意义的探索和理解是任何题材的诗歌都无法比拟的。在唐代古文运动之后,北宋诗坛在欧阳修、梅尧臣的带领下发起了诗文革新运动。由于妻子、子女和朋友的相继离世,梅尧臣创作了大量的伤悼题材诗歌,其涵盖伤悼类型之广,数量之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是其他学习活动进行的基础,从古至今以其独特的魅力为一代又一代人创造了精神家园,人们透过阅读获取信息,阅览天地万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间的竞争已不仅仅局限于军事、经济等领域,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将竞争视野逐渐转移到文化与教育领域之中,阅读素养已然成为国际竞争的一种标识。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的阅读教学与学习并非仅限于阅读知识与能力,而是强调大阅读观下的“阅读素养”,包
针对某集团的轻型燃机排气管道温度过高问题,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最新材料科技的保温涂料后的降温效果。计算结果表明,当涂料的涂装厚度达到4 cm时,排气管道的温度可由原始的420℃降至40℃左右。避免了人员烫伤风险,并且保持了排气的温度,有利于其进一步的余热利用。因此,模拟结果表明,采用该保温方案不仅可避免相应的安全隐患,同时实现显著的节能效果。实际隔热效果与模拟结果较为吻合,实际隔热实验中4 cm厚度
安德烈·别雷(АндрейБелый)是俄罗斯白银时代象征主义和现代主义的领军人物。他的长篇小说《彼得堡》是俄国文学中第一部意识流风格的作品,被纳博科夫誉为20世纪西方四大名著之一。本文将立足于别雷的象征主义理论和存在主义哲学观,结合其特定的历史语境、创作心理和小说传统等因素,探究别雷如何通过意识流展现历史和现实的多重维度。本文所研究的问题将由四个部分展开:引言部分围绕别雷提出的“头脑游戏”概念进
教育研究方法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科研思维的必修课程,在教育学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研究方法的掌握,能够使研究者在复杂的现实情境中提炼研究问题,筛选适宜的研究范式和具体研究方法,从而对研究现象进行学理化反思与提升。在实证主义大行其道的当下,如何更好地实施教育研究方法课程,是值得深度思考的问题。目前教育研究类课程在具体的研究实施中存在诸如重理论轻应用、重讲授轻实践、重课上轻课下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促进教师教育发展,提高教师质量,教师专业标准成为各国关注和研究的焦点。教师专业标准之所以在教师专业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在于其是选拔教师的依据,为培养教师指明方向,是评价教师的标尺,也引领教师促进自身发展,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基础。教师专业标准的研制与实施研究能使我们更好的了解政府是如何处理标准两大功能之间的关系,发挥标准的不同功能,促进教师提升能力和发展的。同时,对
在近代早期的英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在经历深刻的变革,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自然科学的发展以及生产方式的进步让人类社会朝着更加文明、科学、理性的方向加速前进。但是人口增长、通货膨胀、宗教分裂、财富的两极分化和贫困的增加,以及对混乱的恐惧是常见的,迅速的社会变革导致人们越来越关注社会中的各种问题。针对女性的本质及女性的适当角色的关注与讨论就是其中之一,印刷文化的发展又使得这些作品得以传播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