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年来,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投资主体多元化、中小企业民营化发展迅速。在国有经济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多种经济成分协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比例越来越高。而城市公用事业的发展显然落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就全国来讲基本没有跳出“政府控制、国家投资、主体单一、结构失衡、效率低下、发展滞后”的局面,其管理体制明显带有计划经济的烙印。这一问题就廊坊市来讲也相应存在,因而造成廊坊市经济整体发展与城市公用事业发展不协调问题。
本文从公用事业基本理论的研究出发,对准公共物品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总结产权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公共产品供给理论,得出公用事业进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理论依据,分析了公用事业进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可行性,并结合个案对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五种模式进行了说明。对廊坊市城市公用事业进行了实证研究,分别从投资结构、运行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同时建立了廊坊市公用事业投资结构与经济增长关联度分析模型。针对廊坊市公用事业存在的问题,以实施投资主体多元化为突破口,建立了以投资机制为前提,经营机制为核心,竞争机制为关键,政府规制与监管机制为保障的廊坊市公用事业运行机制,进而提出了公用事业改革的配套政策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