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旨在对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不同时间PAR1表达情况的观察,探讨中医出血中风闭脱证与PAR1的关系,及与出血量、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的关系,从而探讨PAR1在脑出血后继发性神经细胞损伤中的作用,为中医微观辨证提供物质基础,为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新途径提供理论指导。资料与方法:22例脑出血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5.68±13.36岁,根据《中风闭证和脱证标准》辨证为阴闭证、阳闭证、脱证,其中阴闭证8例,阳闭证8例,脱证6例。根据发病到手术的时间,将22例脑出血患者分为<6h(6例)、6-12h组(8例)、12-24h组(5例)、>24h组(3例)。开颅手术实验组标本取自紧邻脑出血血肿周围1.0cm以内的脑组织;对照组标本取自同一患者正常手术路径上距离血肿边缘2.0cm以上的脑组织。同时按照《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分,根据“多田公式”计算出血量,常规HE染色观察脑组织损伤,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AR1表达水平,统计学分析PAR1表达与病程、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出血量之间的关系。结果:1.HE染色显示:对照组和<6h组的血肿周围组织基本正常,6-12h组损伤较轻,12-24h组损伤较重,>24h组损伤严重。2.免疫组化染色显示:ICH患者血肿周围组织PAR1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PAR1表达为5.37±3.72,对照组PAR1表达为0.92±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血6小时内PAR1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PAR1于6-12h表达开始上调,随着病程的发展有不断增高的趋势。3.ICH患者中医阴闭、阳闭、脱证三组之间血肿周围组织PAR1表达分别为2.30±1.57、5.15±2.80、9.76±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按大小顺序排列为:脱证>阳闭>阴闭。4.ICH患者中医阴闭、阳闭、脱证组之间病程差异不显著(P>0.05),出血量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三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各型按出血量及积分大小顺序排列均为:脱证>阳闭>阴闭。5.ICH患者血肿周围组织PAR1表达、出血量、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之间呈正相关,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PAR1表达与病程之间呈正相关,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程与出血量、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PAR1的表达参与了脑出血后继发性神经细胞损伤,血肿周围组织PAR1表达对中风闭、脱证微观辨证有一定的帮助。本研究预示:如能在临床上运用抑制PAR1表达的药物,可能会提高ICH患者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