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细胞肺癌(SCLC)是肺癌病理类型中相对特殊的一种,是目前当今国内和国外发病人数较高的一种原发性恶性肿瘤,其比例占人群中所有肺癌的。其生物学特性为恶性程度高,肿瘤增值快,早期时便容易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复发。病人预后相对较差,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期也相对较短。目前主要治疗方式是综合治疗,对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是否可行手术治疗一直存在争议,外科手术治疗的价值没有统一的认识。同样当前早期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方法仍旧没有新的手段及进展,对早期小细胞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评价外科治疗在临床早期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中的价值;了解早期小细胞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特点,评估神经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在早期小细胞肺癌辅助诊断中的价值。第一部分早期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的疗效分析目的回顾性分析外科手术在临床早期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中的疗效,明确手术治疗在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调查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就诊于山东省肿瘤医院初治的临床早期小细胞肺癌。入组病例85例,随访过程中失访11例,74例随访资料基本完善。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切除病理或肺肿物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小细胞肺癌;有完整的头胸部强化CT、颈部腹部B超、全身骨扫描或全身PE-CT等影像学资料;根据2009年UICC第7版肺癌TNM分期确定为临床Ⅰ、Ⅱ期。依据是否有手术参与的临床治疗方案不同,手术+术后联合化和(或)放射治疗的38例病人标志为A组和化疗加放射治疗36例病人标志为B组。手术方式分为肺叶切除+系统淋巴结清扫术、肺肿物楔形切除+淋巴结采样术、全侧肺叶切除+系统淋巴结清扫术,全身静脉化疗方案均SCLC化疗标准方案为EP方案、EC方案等,肺部肿瘤及区域淋巴结放射治疗选择普通或者适形调强放疗,1.8~2.0 Gy/次,总治疗量55~60 Gy。统计分析方法: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应用Log-rank检验法对不同组生存率进行检验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结果临床早期SCLC手术参与综合治疗组病人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依次是92.1%、60.5%、 42.1%,而无手术参与综合治疗组的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依次是83.3%、38.9%、19.4%。对上述患者生存期相进行统计学分析,手术参与组远期生存率显著优于非手术参与组;早期SCLC手术参与综合治疗组1年、2年、3年无进展生存(PFS)分别为78%、60.5%、和52.7%,非手术参与综合治疗组1年、2年、3年PFS分别为75%、30.6%和25%。两组患者PFS相比较,手术参与组明显高于非手术参与组。结论 手术治疗可以提高临床早期SCLC的远期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第二部分 血清肿瘤标志物在早期小细胞肺癌辅助诊断中价值目的 近几年,人们对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探索没有中断过并在临床应用中不断有新的进步,部分标志物测定已经作为肺癌诊断的常规检查之一。本文回顾性研究3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在早期小细胞肺癌血清中变化情况,探讨其在辅助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病例来自山东省肿瘤医院2009年12月至2014年5月住院初治患者,并全部经病理证实,病理分期根据术后或组织活检病理、头胸部增强CT、全身骨扫描及全身PET-CT等影像学表现。根据2009年UICC第7版肺癌TNM分期确定为临床分期。SCLC患者75例,包括早期SCLC Ⅰ、Ⅱ期共计35例;晚期SCLC Ⅲ、Ⅳ期共计40例;NSCLC患者Ⅰ、Ⅱ期共计65例,肺鳞癌38例,肺腺癌27例;肺部良性病变27例。上述所有入组对象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53岁,均无肠、肝肾疾患及其他肿瘤疾患。对早晚期SCLC、早期NSCLC和肺部良性病变者血清肿瘤标志物NSE、CYFRA21-1、CEA含量均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手段对进行测定,对其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早期SCLC患者NSE阳性率及浓度水平显著高于早期NSCLC者、肺部良性病变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SE对早期SCLC检出率明显优于CYFRA21-1、CEA,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CYFRA21-1、CEA分别对早期鳞癌、腺癌检测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早期SCLC患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小细胞肺癌NSE阳性率及浓度水平低于晚期小细胞肺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NSE是早期SCLC的敏感指标,优于CYFRA21-1、CEA,有利于早期SCLC的临床辅助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