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德阳65-5ka黄土沉积与西南季风演化初探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tt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末次冰期以来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演化模式以及特殊气候事件的发生规律,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四川盆地处于西南季风、东南季风、高原西风及西风带的影响,气候变化较为敏感,研究意义重大。同时该区也是研究青藏高原及其东南缘环境演化规律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选择成都黄土区德阳新新砖厂剖面3.6 m的连续黄土沉积进行深入研究,通过OSL定年和沉积物的多种指标(包括粒度、磁化率、碳含量、稀土元素、分粒级磁化率等)分析,对德阳地区距今62.4-5 ka的古环境、古气候进行探讨,解释其黄土沉积与西南季风演化关系,并厘定西南季风演变机制。主要得到以下研究成果:1.建立德阳新新砖厂3.6 m的黄土沉积年代序列,得出剖面距今年龄约62.4-5 ka,为末次冰期的黄土沉积。2.研究区沉积物的粒度组成、分粒级磁化率及稀土元素特征显示德阳新新砖厂黄土沉积为风成型,初步推测其细颗粒沉积是西风带和高原季风的共同作用下的近源型沉积。3.研究区以44 ka为界,早期沉积速率较慢,粒度总体较细。剖面下部(270-360 cm)沉积于 62.4-44 ka。中值粒径变化于 8.597-11.499 μm,平均 9.47μm。粘土含量(<4 μm)平均 29.446%。粉砂含量(4-63 μm)平均 68.216%。砂含量(>63μm)平均2.338%。磁化率变化于6.13-10.29之间,平均7.97。研究区有机碳(TOC)和无机碳(TIC)含量平均为0.35%和0.01%。4.剖面上部(85-270cm)沉积于44-5 ka期间。中值粒径变化于7.95-12.484μm,平均10.223μm。粘土含量(<4μm)平均27.492%。粉砂含量平均70.020%。砂含量(>63 μm)平均2.487%。磁化率平均9.579。有机碳(TOC)和无机碳(TIC)含量平均为0.14%和0.02%。5.西南季风主要受控于低纬度夏季太阳辐射量的变化,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和全球冰量的变化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
其他文献
颗粒蛋白前体(Progranulin,PGRN)是一种分泌性糖蛋白,又被称为granulin-epithelin precursor(GEP),proepithelin(PEPI),acrogranin 和 GP88/PC-cell derived growth factor(P
细胞分泌是生物体的基本生理过程之一,负责信息传递,与多种细胞功能相关。整个分泌过程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分子活动,其中多数分子为蛋白质,这些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分子构象变化
作为软件质量的保障之一,软件测试在软件开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人工测试造成了软件开发中的大量的成本和时间开销。同时,自动化测试过程中测试数据的优劣对测试的效率
建筑遗产的室内环境代表了建筑遗产的内在美,体现了建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不尽人意的是中国大量优秀的建筑遗产在保护修复过程中忽略了室内环境的重要性,再加上中国建筑遗产室内环境材料的特殊性致使保护和修复过程繁杂,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建筑遗产室内环境的保护修复方式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纵观国内外近几年建筑遗产室内环境保护修复方向便可发现新技术的出现极大得提高了保护修复效率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处于后碰撞伸展成矿阶段。该阶段中新世含矿斑岩侵位于冈底斯花岗岩基及三叠系—白垩系之中,形成大型的矽卡岩型-斑岩型矿床。本
研究表明文昌组和恩平组是白云凹陷地区主力烃源岩,文昌组烃源岩具有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好且生烃潜力大的特征,是一套形成于浅-深湖相环境的烃源岩;恩平组烃源岩具有有
CRISPR/Cas9系统是一种新型基因组靶向编辑技术。在这个系统中,通过一段小RNA的引导作用,实现对靶基因的定点切割。相对于之前的ZFN和TALEN系统,这种新型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具
2020年新春佳节,来势凶猛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整个国家及人民的正常生活陷入暂停状态,全国人民居家隔离,企业延迟复工复产。致使企业出现冰火两重天的用工现状,即一边没活干“闲得慌”,另外一边干不完“用工荒”,企业主们停工期间不仅面临着为员工提供食宿、支付薪资、缴交社保等固定支出,同时面临严重的财务现金流危机,所以老板们也公开“叫穷”,包括餐饮巨头西贝莜面村。与此同时,盒马生鲜、京东物流等企业却出现“人手
由于化工企业尤其是危险化学品企业生产、使用和储存大量的危险化学品,而这些危险化学品本身的危险特性决定了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这一类型企业的生产安全问题不仅仅是一个
混沌密码学作为一门融合了混沌理论与现代密码学的交叉学科,自从二十世纪80年代末以来便引起了各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尤其在大数据背景下,图像混沌密码作为一种新型密码技术,在网络安全领域的隐私保护方面大放异彩,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相较于现代密码学,混沌密码学的发展时间较短,导致了其缺乏从理论上衡量混沌密码算法安全性能的标准,使得许多在研究初期提出的混沌密码算法都存在安全漏洞且受到破解,这极大的限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