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三大经济圈之一的环渤海经济圈内,形成了辽东半岛经济圈、首都经济圈和山东半岛经济圈三大子经济圈,首都经济圈是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地区。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首都经济圈的发展受到现行行政管理体制的制约和束缚。在发展目标、产业结构、产业布局等方面,都存在一些的冲突,集中表现为区域行政壁垒对要素自由流动的限制,导致要素流动与进入成本偏高,致使区域资源要素不能顺畅地流向优势区位,由此造成了产业结构趋同、产业布局近似、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复以及市场过度竞争等众多问题。目前,首都经济圈的发展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三地政府通力合作,积极推进经济一体化进程,但如何发展仍是政府面临的一道难题。本文试图从转移的角度,运用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中的相关理论,从转移的方向、转移的内容与转移的对策建议三个方面来探讨首都经济圈的发展。根据区域经济辐射理论,采用反映一个城市的某种功能或诸种功能对该城市以外地区的辐射影响程度的重要指标——能级,综合考虑构建了由3个子系统、40个指标组成的城市能级综合评价体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评价方法,对首都经济圈内所有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系统分析,具体测算出反映总体差异程度的指标数值,并根据得分把首都经济圈内城市划分为不同的梯度,确定经济圈内城市间辐射和梯度转移的方向。然后,在研究首都经济圈内城市对外辐射程度的基础上,分析各城市产业结构状况,主要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两方面分析,指出区域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应用区位商理论,分析两市一省的工业行业优势,指出产业梯度转移的内容。最后,本文提出了当前首都经济圈建设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障碍,提出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通过市场化的运行来推动城市圈的构造,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依托,以利益为纽带,采取“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的模式,按照区域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充分发挥各城市优势,通过合理的地域分工和适当的产业梯度转移,在区域内优化配置生产要素,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区域经济总体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