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佤族男性择偶研究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pku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成了广大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农村女性流动和迁移现象尤其引人注目。已有的研究表明,农村女性永久性的迁移属于婚姻迁移。农村女性的婚姻迁移满足了迁入地男性的择偶需求,却造成了迁出地男性的择偶困难。本论文研究了中缅边境两个佤族村寨大量佤族妇女婚姻迁移之后,在男多女少的情况下,佤族男人面临的择偶问题,对他们的择偶行为进行了深入解读。从本质上讲,择偶是基于两性之间的互相吸引与选择而进行的行为,但是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的影响与限制使得择偶超越了人类的生物本能,成为一种非常复杂的文化现象。本文选择两个佤族村寨进行研究,目的在于应用多点民族志的方法,以择偶为切入点,揭示人口流动和迁移背景下佤族社会婚姻文化的变迁。论文的写作资料来源于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中的深度访谈所收集,论文写作过程中应用“婚姻挤压”理论分析了收集到的资料。择偶是形成姻亲关系的第一个程序,也是最为重要的程序。本文从择偶标准和择偶范围两个大的方面论述了佤族男性的择偶行为变化。其中,择偶范围又细分为时间层面的夫妻年龄差变化、空间层面的通婚圈变化和社会层面的同姓婚禁忌打破,以此全方位反映当前佤族男人择偶状况。任何的婚姻问题产生都可以从男女两性方面找到问题的根源,佤族男性面临的婚姻挤压来源于大量佤族女性的婚姻迁移,所以笔者在论述佤族男性的择偶困境时专门论述了佤族女性的婚姻迁移。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佤族社会已经进入一种明显的“老夫少妻”的婚姻模式,并认为佤族妇女的迁移方式决定了她们的初婚年龄差异。夫妇婚龄差扩大导致的婚姻模式的改变势必会牵涉佤族社会其他方面变化,但由于缺乏相关资料和长期的参与观察研究,以及笔者的个人能力所限,这种变化尚不清楚,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其他文献
1 基础设施设备不规范不少养兔户利用闲置的旧房略微改造或是不改造直接养兔;兔舍选址不科学、选择在低洼潮湿位置或是紧邻城镇,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条件差,经常受到噪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