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民族特色研究

来源 :大理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yzyk413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特色是作为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传入不同国土后怎样找到落脚点的关键所在。马克思主义作为外来的思想文化,要想融入中国的土壤,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主流意识形态,必须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符合民族主体的价值导向和利益需求,即体现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才能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使其真正实现中国化。民族特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特色之一,就是指它是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鲜明地体现出来的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以及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话语表达体系等特征。在2001年“七一”讲话中,江泽民首次把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概括为“与时俱进”,与时俱进这一理论品质侧重于强调我们党的所有工作、全部理论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充分把握人类社会历史及时代赋予的规律的前提下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创新、勇于创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在与中国的国情、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过程中,经过中国人的认同、选择、接受,体现出鲜明的中国作风、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一鲜明的特色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即“与时俱进”。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形成和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都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特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值得重视的是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民族特色进程中依然存在一系列影响因素。本文主要探讨了民族特色是马克思主义本质特征的必然要求,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其发展不同阶段的具体体现,以及民族特色与理论特色、时代特色和实践特色之间的关系,提出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民族特色受“对民族特色缺乏系统深入研究、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具体机制缺乏系统研究、对民族特色与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时代特色的关系研究不多、对民族特色的认识还不深入、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制度体系缺失”等这些方面的影响,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详细分析,提出从“加强理论研究,增强理论自信、探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机制、注重文风改造、构建语言体系、改进传播方式、加强制度保障”等六大方面努力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民族特色,以期更好地使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提供些启示。
其他文献
商誉是指企业具有获得超过同行业一般利润水平的能力而形成的一种价值,它是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能力,是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应用指南
先秦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其农业的管理思想不仅对当时的农业生产起到了指导作用,并且为以后传统农业的进步提供了理论依据。现代,随着工业文明的进步,农业生产技术更加
在17世纪学院派出现之前,欧洲的建筑师和匠人主要从作坊里学本领,这种传统植根于中世纪。巴洛克文化处于中世纪的传统行会与现代建筑行业的过渡时期,它酝酿出繁盛的艺术和(手
2019年,136位审稿专家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认真负责的精神,利用业余时间为《电讯技术》审稿843篇1140次,在保证论文质量、提高作者写作水平、培养人才以及扩大期刊影响力等方
为电力调度生产服务的专用数据网络是国家电网调度数据网,国家电网调度数据网是智能电网调度系统建设的重要支撑平台。文章通过了解调度数据网的结构特性,来对电力调度数据网
我国现在面临着许多生态环境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便是土地沙漠化,而土地沙漠化又是荒漠化最主要的类型之一,尤其是在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以及部分半湿润地区,主要是由于人为地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