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经济转型条件下的农民就地城市化问题研究

被引量 : 44次 | 上传用户:aaji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从城市化的本质来看,城市化是农业生产方式向工业生产方式转变、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的过程。无论是生产方式的转变,还是生活方式的转变,其主体是农民,因此城市化是农民的城市化。农民可以通过进入城市,融入城市而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也可以就地实现生产方式的工业化和生活方式的城市化转变。在“民工荒”、农民“被上楼"、传统进城城市化引发严重“城市病”和“农村病"的现实背景下,以农村经济转型条件下的农民就地城市化为视角展开对农民发展问题的研究,为中国农民的发展探索出新的路径恰恰是本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农村经济转型本质在于农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统一,中国农村经济转型现实具有特殊性,但其本质并不例外。本文在对中国农村及其局限分析的基础上,对农村经济转型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梳理。得出农村经济社会转型的主体在于农民,农村经济转型发展要以工业化、城市化为内在根据,以及中国农村经济转型必须改变小农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结论。并以农村经济转过程即农民生产方式工业化和生活方式城市化的过程为基点,首先对作为农民城市化基础的农村工业化之内涵、特征、必要性以及中国农村工业化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展开分析,进而对反作用于农村工业化的农民城市化之内涵、本质、规律、中国农民城市化历程及其经验教训进行研究,并从农村工业化和农民城市化关系的论证中再次验证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是农村工业化和农民城市化的内在统一这一命题。同时也从中国传统城市化进程经验教训的分析中得出农民就地城市化是农民城市化必然选择的结论。在中国现实背景下,农民就地城市化是重要且必要的,农民就地城市化是中国农村经济社会转型的必要途径。所谓农民就地城市化,就是农民不向城市迁移,而是在现有的居住地,通过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与城市人(市民)一样的生产和生活的过程。即农民通过由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为工业生产方式,由农村生活方式转变为城市生活方式,而实现市民身份和待遇的过程。农民就地城市化的本质在于农民身份的转变,以及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农民就地城市化是依据农民素质技能提升,以及作为农民素质技能表现的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城市功能逐步在农村得以建立和健全的过程。农民问题的紧迫性,农民进城城市化的局限及其引发“城市病”和“农村病”的严重性,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引发问题的严峻性,农村经济转型和城市化本质的内在要求等都成为中国农民就地城市化重要性和必要性的佐证。当然,中国农民就地城市化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其可行性主要体现于:农民这一城市化主体,素质技能的不断提升是农民就地城市化的内在根据;农村工业化已经取得的成就,是农民就地城市化的现实依据;现代交通和通讯等基础设施的高度发展,是农民就地城市化的先决条件;现有中心城镇的辐射作用,是中国农民就地城市化的外在动力;农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和国家对农民发展问题的重视及投入,是农民就地城市化的直接动力;农业机械化和产业化是农民就地城市化的内在驱动力;建设新农村战略的实施,为农民就地城市化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中国农民就地城市化实践的成功范例也证明农民就地城市化不仅不是空想,也不是一般的鼓舞人心的口号,而是具有国际性理论和实践基础的有效的发展道路。在我国,农民就地城市化顺应城乡关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符合占全国总人口50%以上的农村人口的普遍愿望,其实施已是势所必然。因此可以说农民就地城市化是不可阻档的历史潮流。中国农民就地城市化是必要的、可行的,但其发展也需要各种必要条件的积累,因此,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农民素质技能提升,促进农村工业化发展,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村工商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同时在现有条件和状况下,发展股份合作制和现在资本农场,是农民就地城市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当然,上述措施的实现不应,也不能脱离农民就地城市化的政策制度保障。在农民就地城市化实现和发展的过程中,应当进一步创新产业政策,改革土地制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并建立和完善适合农民就地城市化发展的农村村民自治制度。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ⅢB期结肠癌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表达与淋巴细胞浸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999年1月-2002年5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行手术切除的72例ⅢB期结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极其密切,要学习和运用一种语言,必须同步学习该语言所负载的文化。对该语言的文化了解得越多,越能提高交际的能力。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跨文
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环境保护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我国由于长期以来的粗放发展模式,环境问题也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代价,尤其是在西部以及自然环境本来就恶劣
草甘膦及其主要代谢物氨甲基磷酸具有强极性、强亲水性的特点,实现对它们的保留和分离一直是色谱研究领域面临的难题,由样品基质引起的基质效应等问题也给其分析带来了严峻挑战
在嵌入式设备的输入法系统当中,要实现拼音、笔划、英文、数字以及特殊字符的输入,同时还要实现对各种输入法模式之间的切换。运行于小型嵌入式设备的输入法系统不仅要考虑MC
能源作为世界经济的推动力,而“黑色血液”石油作为能源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全球经济、政治的影响比其它能源都大。尽管世界经济不断发展,科技日新月异,人类在探寻新能源方面也
本文鉴了国内外研究的相关文献、研究的成功经验,结合沈阳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现状,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理论、资源核算理论等,采用系统工程,生态环境保护理论和经济预测
高等教育集群发展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内容,也是一流湾区建设的重要支撑。我们通过科学合理布局高等教育资源、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建设科技创新中心
<正>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中华民族是一个泱泱诗歌大国,历代留下的数量巨大的灿烂诗篇,至今仍是传统文化中最受人关注和喜爱的部分之一。诗歌是中国人接触文学的最早触媒,我国
会议
目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卫生保健和卫生资源的沉重负担,也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作为这些严重心血管疾病起始病变的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