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具有起病隐匿、潜伏期长、高度恶性、进展快、侵袭性强、易转移、预后差等特点。大量研究表明,循环系统中微量转移的肿瘤细胞是影响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联合免疫磁珠筛选细胞技术和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技术,期望建立一种早期检测肝癌患者外周血中微量转移肿瘤细胞的方法,为肝癌这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等提供科学依据。在2003年9月至2004年12月止,我们主要从宁波市第一医院和宁波市传染病医院采集了91例患者外周血3mL,其中HCC患者43例,肝硬化患者(Liver cirrosis,LC)16例,肝炎患者20例,转移性肝癌患者6例,肝癌术后患者6例。血样的采集均获得病人的知情同意。同时我们分别采取了18名健康自愿者外周血各3mL作为阴性对照。我们联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与阴性、阳性免疫磁珠技术首先在患者的外周血中进行癌细胞的富集,然后运用巢式RT-PCR技术检测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 ) mRNA,最后用Bio-Rad的定量分析软件进行半定量分析。在用肝癌细胞系HepG2所做的3组预实验中,我们发现阴性、阳性免疫磁珠联用增强了实验的灵敏度、特异性,其灵敏度为5mL血中含有一个癌细胞。在临床样品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在HCC、LC、肝炎、转移性肝癌以及肝癌术后患者的外周血中,AFP mRNA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2.1%、43.8%、25.0%、100%以及66.7% (HCC vs LC,P<0.05;HCC vs肝炎,P<0.01)。同时通过半定量分析发现,HCC患者外周血AFP mRNA的水平显著高于非HCC患者(LC和肝炎患者),而健康对照的血样中基本未能检测到AFP mRNA。在相关临床数据分析中,我们发现血清AFP并不与外周血AFP mRNA的阳性检出率及其表达量有关。在外周血AFP mRNA阴性和阳性的2组HCC患者间,反映肝脏功能的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 , 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γ-谷氨酸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的值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