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视觉工作记忆只能同时加工和存储3-4个客体,这种容量的极其有限性,需要从即时环境中高效选择目标刺激进行加工,并且限制分心物对视觉工作记忆容量的占用。但是,由于认知资源会自动溢出,在客体加工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将分心物激活,对目标信息的加工造成干扰,因此对分心物进行抑制成为了正确完成加工任务的关键。以往研究只关注分心物的激活和抑制加工分别发生在选择性注意的哪个阶段,而没有对分心物加工与编码程度的关联进行探讨。有关视觉工作记忆忆中分心物加工的研究,只涉及分心物抑制能力的个体差异以及与视觉工作记忆容量的关系,尚没有关于视觉工作记忆中分心物加工过程的研究。本研究采用变化觉察范式对视觉工作记忆中的分心物激活与抑制加工过程进行了探讨。28名大学在校生参加了脑电实验,脑电实验监测保持阶段的脑电指标CDA,通过CDA幅值在不同记忆项呈现时间下的变化考察分心物加工与编码程度的关联。CDA是目前唯一已知可以实时反映视觉工作记忆中客体信息量的神经生理学指标。26名大学在校生参加了眼动实验,眼动实验追踪编码阶段和比较阶段的眼动特征,以考察目标与分心物在视觉工作记忆中的资源竞争过程,以及在整个过程中对分心物加工的动态变化和位置效应。脑电结果发现:记忆项呈现100ms,2目标2分心物的CDA幅值显著高于2目标,与4目标相近;记忆项呈现500ms,2目标2分心物的CDA幅值显著低于4目标,与2目标相近;记忆项呈现时间从100ms延长到500ms,2目标和4目标的CDA幅值都有所上升,而2目标2分心物的CDA幅值显著下降。眼动结果发现:在编码阶段,分心物AOI进入次序显著早于目标项,目标项AOI注视时间显著长于分心物。在比较阶段,分心物AOI进入次序显著延迟,分心物AOI注视时长在Ⅰ、Ⅱ象限显著减少,目标项AOI注视时长在Ⅰ、Ⅳ象限显著延长。目标项和分心物在四象限的AOI注视时长由大到小依次为Ⅰ、Ⅱ、Ⅳ、Ⅲ。由以上结果得出结论:分心物在初步编码中受到激活,经过充分编码后受到抑制。分心物先于目标项被激活,但随后就受到了抑制,而将更多的认知资源分配给了目标刺激。目标项和分心物的激活都具有上侧优势和右侧优势。对分心物(特征和位置)表征的抑制和对目标项(特征和位置)表征的激活从编码阶段保持到比较阶段,在比较阶段与新的知觉输入进行比较时,对分心物抑制增强,对目标项激活增强。分心物抑制增强具有上侧优势,目标激活增强具有右侧优势。分心物的激活与抑制作为分心物加工的两种对立机制,在加工强度上是一致的,激活越强则抑制越强。本研究通过脑电和眼动两种指标直观地反映出目标项和分心物在视觉工作记忆中的资源竞争过程。揭示了分心物加工与编码程度的关联,以及分心物加工在视觉工作记忆中的动态变化和位置效应。不同个体在分心物抑制能力上存在差异,了解了分心物的抑制水平与编码程度的关联,可以为提高分心物抑制能力相关的认知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在现实生活中,认知过程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无关干扰信息也是持续存在、动态变化的,对目标项和分心物的动态加工过程和位置效应的描述,对货品摆放、广告设计、交互界面设计等问题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