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锰暴露的早期效应标志物。方法:以锰接触工人(男性)和SD大鼠(雄性)为实验对象,采集工人空腹腔静脉血10ml,储存在4℃冰箱中备检;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8)、低剂量组(n=8)和高剂量组(n=8)。通过腹腔注射染毒建立锰暴露模型,腹腔注射的锰溶液浓度为0mg/kg、5mg/kg,每周5次,共4周,实验期间每次注射前测大鼠体重并记录。染毒4周后断头处死大鼠,收集血液及脑组织。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全血中锰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全血中PARK2基因的表达情况及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大鼠的脑组织中IARK2基因产物的含量。结果:大鼠染锰1-3周内体重迅速下降,锰暴露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平均体重都小于对照组,且随着染锰浓度增大,平均体重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原子吸收法测定大鼠全血样本中锰含量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锰含量在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增高,并且随着染锰浓度增大呈逐渐增高趋势(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ARK2基因在不同浓度的染锰大鼠脑组织各区域都有表达,主要位于神经元胞浆中,锰暴露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各区域的PARK2基因表达产物含量都小于对照组,高剂量组各区域的PARK2基因的产物含量明显小于低剂量组;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大鼠在锰暴露4周后,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的全血中ARK2基因的表达量小于对照组的表达量,且表达量的变化与染锰浓度成反比(P<0.05),锰暴露工人的全血中PARK2基因水平低于对照组工人全血中的PARK2基因水平表达(P<0.05)。结论:1.锰接触可导致脑组织中PARK2基因表达产物降低,该机制可能是锰中毒机制之一。2.血液中PARK2基因表达降低可能作为早期锰暴露的效应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