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膜分离CO2/CH4混合气体的分子模拟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li2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飞速发展,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日趋严重。这些气体在大气中的增加必将会多尺度、全方位、多层次导致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经济问题以及社会问题。采用新型的清洁能源-天然气成为缓解温室效应的一种重要方法,降低天然气中CO2含量,可以提高热值并降低CO2排放。研究表明,无机膜中的炭膜,因其特殊的结构与性能,可对混合气体中的CO2和CH4进行有效分离,但气体在炭膜中分离的机理无法通过实验直接观察且尚未明确,所以探究气体在炭膜中吸附、扩散等过程的机理十分必要。本文以炭膜分离CO2/CH4混合气体为背景,建立膜孔结构模型,采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及蒙特卡罗方法模拟吸附分离过程、采用Lammps软件及非平衡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扩散分离过程,研究气体在炭膜中的吸附及扩散性能,并考察温度、孔径以及孔缺陷对CO2/CH4混合气体分离效果的影响。首先建立与炭膜孔结构相近的无缺陷Z字形孔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其次对模型进行缺陷处理,建立了3种不同缺陷方式的Z字形孔模型。在建立有缺陷、无缺陷模型的基础上,对CO2、CH4纯气体及混合气体在不同孔模型中的吸附和扩散过程进行模拟,得到分离系数并探讨气体分离机理。综合吸附与扩散过程的模拟结果得到CO2/CH4混合气体的总分离系数。结果表明:对于无缺陷模型,随着温度的增高,CO2/CH4混合气体的总分离系数减小,说明适当的低温有利于实现CO2/CH4的分离;随着膜孔径的增大,相同条件下混合气体的总分离系数降低,说明较小的孔径有利于CO2/CH4的分离;在温度为298 K、膜孔径为0.670 nm的操作条件下,CO2/CH4混合气体的总分离系数为18.2,与实验数据较接近。对比研究表明,在0.670 nm的膜孔中,不同温度条件下,整体缺陷模型对CO2/CH4混合气体的总分离系数均相对更低;在较低的温度下,与其他两种缺陷模型相比,无缺陷模型的CO2/CH4总分离系数相对较低,而在较高的温度下则相反;随机缺陷模型在各个温度(除285 K)下均大于均匀缺陷模型的CO2/CH4混合气体的总分离系数但在常温和高温下数值相对差距较小,说明随机删除C原子的缺陷方式相对于均匀删除C原子的缺陷方式更加合理。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为优化炭膜制备提供理论性指导,并为探讨分离过程机理提供依据,以制备出气体分离性能更优异的炭膜。
其他文献
采用重力沉积法在石英基片上涂敷LaPO4∶Ce3+,Tb3+荧光粉制备了LaPO4∶Ce3+,Tb3+荧光屏。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荧光屏进行表征,研究了黏
本文分析了一种基于高速IGBT的软开关移相全桥带同步整流的DC/DC转换器。移相全桥拓扑的软开关技术是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高压-低压DC/DC转换器的主流关键技术。业界早期
法院人员分类管理不仅涉及现有法院人员,也关涉未来法院人员的更新和补充,应该全面长远考虑。对于现有人员应根据其特点,使各类人员适得其所。让各类人员均有通畅的晋升通道,
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由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主导的新型国际分工格局已然形成。在新的国际分工格局下,由于各国的生产和贸易方式均发生变化,传统的国际贸易核算方法遭遇
<正>1案例1.1案情摘要张某,男,17岁,某年7月15日因交通事故致全身多处特重型烧伤(三度52%、深二度13%)被送往某市医院治疗。同年11月5日张某死亡。张某家属认为医方存在医疗
【目的】以16S rRNA为分子标记,探讨克拉玛依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并分析环境因子对群落分布的影响,为生物降解石油污染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
行走机械控制系统一般包括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元件和显示器,其中系统的核心是控制器。控制器的选择除了考虑通常的输出输入节点外,更重要的是控制器的整体设计应平衡、稳定
新型稀土永磁材料─钕铁硼磁性材料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而永磁材料作为一种功能材料,在电源、交通、机械、化工、医疗、电力、电子、信息及日常生活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稀
节能环保离不开高能效、高密度的功率器件、模块,以及各种高精度、低能耗的控制和模拟芯片等。在此,本文选取了六大热门领域:电力电子器件、汽车电源、USB Type-C供受电、无
中医药在结直肠癌全程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李平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元气化生异常、内生瘤毒是肿瘤形成的原因,毒生病络是肿瘤增殖的始动因素与基础,并从辩证论治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