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铜陵新桥铜—硫—铁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wuinthe3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桥铜-硫-铁矿床是我国长江中下游铜多金属成矿带铜陵矿集区中一个重要的矿床。矿床位于扬子准地台(Ⅲ)下扬子坳陷带(Ⅲ2)沿江拱断褶带(Ⅲ22)贵池—马鞍山断褶带中部。在对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成矿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新桥铜-硫-铁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控矿因素、矿床成因等方面的研究。论文的研究成果与创新主要有以下几点:1.对新桥矶头岩株的岩石学特征、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的研究,表明矶头岩株属于硅酸弱饱和类的准铝质钙碱性岩石(SiO2含量为56.59%~61.83%,σ=2.56~2.88,A/CNK=0.81~0.94);其LREE/HREE为9.84~13.00,轻稀土强烈富集;δEu和δCe分别为0.90~0.98和0.78~0.82,异常不明显。通过对其岩浆来源、构造环境和成岩过程的分析,指出矶头岩株起源于上地幔的碱性玄武岩浆,形成于造山带环境,而且其在成岩演化过程中受到过上部硅铝质地壳的同化混染。2.对矿区胶状黄铁矿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其Fe/S、S/Se和Zn/(Pb+Zn)值分别为0.803~1.058、1.651×103~8.712×103和0.027~0.460,其在Co-Ni关系图中大部分点落于热液成因区域,说明胶状黄铁矿属于热液成因;层状菱铁矿的MnO含量多在1.500%~2.500%范围内,属于沉积成因。3.在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围岩蚀变特征的研究基础上,根据矿物共生组合关系,将新桥铜-硫-铁矿床的成矿作用划分为三期六阶段:同生沉积期(菱铁矿);矽卡岩期(早期矽卡岩阶段:石榴子石、透辉石;晚期矽卡岩阶段:绿帘石;氧化物阶段:磁铁矿、赤铁矿等)和硫化物期(早硫化物阶段:胶状黄铁矿、磁黄铁矿及少量的菱铁矿;晚硫化物阶段:黄铜矿、结晶黄铁矿和磁黄铁矿;碳酸盐阶段:碳酸盐矿物)。4.探讨了地层、构造、岩浆岩与成矿的关系,认为地层不仅为成矿提供了成矿物质,而且其岩性上的“硅-钙-硅”构造和由假整合面形成的层间破碎也为成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构造是本区成矿的必要因素,控制了岩浆的侵位和矿体的就位;矶头岩株是本区成矿的第一要素,其对应的岩浆热液活动带来了大量的成矿物质、成矿流体和热量,而且控制着1号矿体中矿物的分带。5.结合本区矿床的地质特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对其成矿地质条件、成矿物质来源、控矿因素和成矿作用的分析,认为新桥铜-硫-铁矿床属于以中酸性岩浆热液接触交代作用为主的矽卡岩型铜-硫-铁矿床。
其他文献
严歌苓是一位有着丰富人生阅历的女性作家,早年在国内的生活体验、移居海外的经历都使得她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她借用手中的笔将自己对历史、现状的观察思考诉诸于文字,走进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工程造价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但决定了工程的效益,而且还决定了整个工程的成本。所以要重视工程造价,实际造价的高低与预算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施工的
利用生涯发展理论、助人技巧、职业规划的正式与非正式评估手段等相关技能,开展针对一名应届毕业生的个案咨询服务。以此从一方面反映出个案咨询的过程和效果。
目的:本研究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单独应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良时,联合应用艾塞那肽或诺和锐30的疗效和和安全性。方法:在此实验中,纳入单独应用二甲双胍未达到理想血糖控制,糖化血
目的:了解医疗核心制度在各个医院的执行情况,为完善制度流程、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提供借鉴。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了51所三级公立医院4项医疗核心制度执行情况并统计结
心理学研究员苏云从心理研究院回来后,感到疲惫极了,连屋里的电灯也懒得开.炊事电脑正按预先输入的程序,把一碟碟热气腾腾的饭菜摆上桌子.这些色香味俱佳的菜肴,此时对她全失
期刊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目的:分析近10年就诊于新疆医科大第一附医院的75例维吾尔族和汉族儿童支气管扩张症的病因构成特点、异同及预后。方法:选择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第一附院住院治
随着拖拉机设计朝着智能化、轻量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将电子技术和微控制技术应用于拖拉机上是必然途径。传统的拖拉机机械控制悬挂系统正逐渐被电液控制系统所代替。本文在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