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比较垂直和水平方向抗阻训练形式对纵跳、冲刺和变向等运动表现的迁移效应。深蹲是一个比较经典,同时也是抗阻训练研究中比较常用的一个练习动作,臀冲是一个较为纯粹的水平负荷加载形式的练习动作,虽然臀冲在平常训练中应用较少,但研究显示它正逐渐变得流行起来,所以本研究以深蹲和臀冲为例展开实验研究。研究对象与方法以上海体育学院学生为实验对象,共26名受试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深蹲组(n=9)、臀冲组(n=9)和对照组(n=8),然后进行为期8周,每周2次的力量训练干预。在训练干预前后分别对受试者进行1RM(one repetition maximum)深蹲、臀冲最大力量,10、20、30米冲刺,Pro灵敏性以及纵跳测试。数据收集与汇总后,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比较不同力量训练方式对测试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1)深蹲训练组的深蹲1RM(ES=2.02,p<0.05)、臀冲1RM(ES=1.90,p<0.05)均有显著性的提高;臀冲组的深蹲1RM(ES=1.25,p<0.05)和臀冲1RM(ES=2.81,p<0.05)同样具有统计显著意义上的提高。但是,对照组没有观测到深蹲1RM(p>0.05)和臀冲1RM(p>0.05)的显著性变化。(2)臀冲组20米(ES=-0.58,P<0.05)、30米(ES=-0.44,P<0.05)、Pro灵敏测试时间(ES=-0.42,P<0.05)以及CMJ测试高度(ES=0.38,P<0.05)在干预后得到了显著性的改善;深蹲组在分段冲刺测试中的各项指标在实验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其Pro灵敏测试时间和CMJ测试高度指标在训练干预后观察到了显著性的改善(分别为ES=-0.81,P<0.05;ES=0.50,P<0.05);对照组的各项测试指标在实验干预后都没有观察到显著性变化。(3)臀冲组与对照组的组间比较结果中只观察到10米冲刺时间这一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ES=-0.71,p<0.05);深蹲和对照组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深蹲1RM(ES=1.91,p<0.05)和10米冲刺时间(ES=0.08,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臀冲组与深蹲组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臀冲1RM这一指标接近显著性水平,ES等级为大(ES=1.90,p=0.053),其他指标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且ES等级为小或者微小。研究结论水平抗阻训练对冲刺等水平力需求较高的运动具有较高的迁移效应,而垂直抗阻训练则对跳跃和变向等垂直力需求较高的运动具有较高的迁移效应。不同的抗阻训练形式对机体产生的适应存在差异,机体会对不同的训练模式产生特定的适应,从而对运动表现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