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蓼挥发油对三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作用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chengmoshi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铃薯环腐病菌、番茄溃疡病菌、白菜软腐病菌这三种病原菌对农业生产危害严重。化学农药是常用的防治措施,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隐患。植物源杀菌剂因其诸多优势受到了广泛关注,植物挥发油是其来源之一。红蓼是一种水生植物,本文以其为材料研究红蓼挥发油对三种病原菌的抑菌作用,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红蓼挥发油提取工艺的优化及其成分分析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红蓼挥发油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浸泡时间2.6h,提取时间7.7h,液料比10.3倍。由抑菌活性测定结果可知,红蓼挥发油对三种病原菌有显著抑制作用,对马铃薯环腐病菌和白菜软腐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625mg/mL,对番茄溃疡病菌的MIC为0.313mg/mL。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共分离出29种成分,其中有23种成分已被确认,主要为叶绿醇、植酮、正二十五烷、蘑菇醇、β-紫罗兰酮等,这些化合物可分为萜类、烷烃类、酮类等。2.红蓼挥发油抑菌机理的分析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病原菌表面电位和疏水性测定实验分析红蓼挥发油对病原菌细胞形态及性状的影响。可知,三种病原菌扭曲变形、质壁分离、空泡现象明显、细胞壁和细胞膜破损、菌体裂解死亡后出现大量细胞碎片。病原菌表面电位降低、疏水性增加,导致病原菌稳定性降低、粘附性增加、菌体易凝集变性。通过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变化分析红蓼挥发油对病原菌细胞壁的影响。可知,病原菌的细胞壁受到了破坏,使得AKP出现泄漏。通过细胞膜完整性、通透性实验及呼吸代谢中关键酶活性测定实验分析红蓼挥发油对病原菌细胞膜的影响。结果表明,病原菌细胞膜完整性受到破坏,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使菌体出现去极化现象,膜蛋白构象异常,菌体内大量K+、Mg2+泄露。同时红蓼挥发油抑制了病原菌中丙酮酸激酶(PK)、琥珀酸脱氢酶(SDH)和总ATP酶(T-ATPase)的活性,使得病原菌呼吸作用减弱。3.红蓼挥发油植物源杀菌剂的配制及其抑菌效果分析通过溶剂、乳化剂的筛选及毒力实验的结果,确定红蓼挥发油植物源杀菌剂配方为:按质量比,红蓼挥发油2%,无水乙醇8%,吐温-20 8%,用水补至100%。通过活体检测实验结果和对幼苗长势影响的实验结果可得,红蓼挥发油植物源杀菌剂对三种病原菌有良好的活体防治效果,在苗期也可对病原菌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综上,红蓼挥发油对三种病原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本研究可为防治三种病原菌提供新的绿色途径,也为红蓼挥发油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提出一种不依赖于机载主惯导的SAR运动信息传感器方案,即改进的基于GNSS/SINS组合运动系统.在成像期间,输出以纯惯性为主的导航信号,以保证较高的相对定位精度.而GNSS/SINS组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好发于育龄期女性的内分泌疾病,其病理生理改变十分复杂,发病机制并不明确,目前认为高雄激素血症是PCOS的基本内分泌
当今时代已经进入"互联网"+的时代,网络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改变着生活,也应该改变教育。将互联网引入教育培训领域,利用网络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管理
介绍了防喘调节器的工作原理,从控制理论角度描述了产品的系统组成和输入输出关系;分别分析了系统前向通道、反馈通道和输入信号对系统特性和自振现象的影响。通过合理的试验
基于流体速度势,本文导出了非线性晃动问题的ALE有限元格式.通过引入ALE运动学描述,使网格的运动独立于流体的运动,通过采用与贮箱固连的非惯性参考系建立控制方程,使网格只
通过对热轧卷表面"彗星"状缺陷的表面、横截面的观察和分析,得出该缺陷位于氧化铁皮上方,并且其成分主要含有Ca、Mg以及少量的Si、S,最终找到该缺陷的成因是机架间附着的疑似
介绍了非接触井径仪器的原理和设计方法,通过使用LVDT设计方法,提高了仪器的可靠性和测量精度,并分析了该仪器的设计特点和结构,使用该仪器可以更加准确地测量套管的质量状况
翻译理论研究不断汲取其他学科的营养来不断发展完善自己,随着篇章语言学的兴起,许多翻译家便开始将研究的重心转移到语篇翻译。语篇显性连贯与隐性连贯是语篇的重要特征,在
本文对于家堡高铁站单层网壳结构某一预定施工方案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利用Midas有限元软件对各施工步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出了施工过程中关键施工阶段(提升阶段)胎架及主体结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