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章 肺缺血再灌注后NO、NOS及Ps的变化目的:研究肺缺血再灌注后血管壁NO、血浆NO、血管内膜上Ps表达,血浆Ps的动态变化,同时观察肺I/R损伤。方法: 1.共分四组 A组:对照组,对动物不做任何处理,其数值作为对照,而血浆中NO、Ps、血氧分压及湿/干重比率均取缺血前数值作对照。 B组:Sham组,术中仅行左侧开胸,左肺门穿带。 C组:I/R组,缺血60min后再根据再灌注时间不同分为5组,分别为再灌注30min、1h、3h、6h及12h。 D组:左肺I/R后右肺血管组,同样再分5组。 2.采用大鼠单肺原位热缺血再灌注模型。 3.Ignarro和Shechter方法测定血管壁NO和血浆NO,免疫组化染色观察eNOS、iNOS、Ps表达强度,二位点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Ps。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结果: 1.左、右两肺血管壁NO含量,eNOS、iNOS、Ps表达强度以及肺组织湿/干重比 率未见差异。 2.肺缺血再灌注后,血管壁NO和血浆NO含量均先下降,然后上升,至再灌注 后6h达到一高峰,12h时已经开始下降。 3.肺缺血再灌注后,eNOS初期表达下降,随后上升到 lh时达到高峰,随后下降, 而iNOS在lh后才逐渐上升,6h时达到高峰,12h时仍明显表达。 4.肺 k后,肺血管内膜上 Ps表达很快增强,并维持在高水平,而血浆 Ps到 lh 时才见到升高,并逐渐增加。 5.左肺W后,右肺血管壁NO含量也可见到轻度升高,但其升高的幅度和左肺 存在显著性差异。eNOS表达仅见到轻度增加,iNOS未见改变。 6.肺k后,肺组织湿仟重比率在再灌注后 3h开始增加,6h时达到高值,12h 又有所下降。 7.肺 k后,血氧分压在再灌注 3h后开始下降,到 6h下降到一最低值,12h时 己经开始好转。 8.肺IIR后,肺组织H-E染色可见肺泡组织水肿,增厚,炎性细胞浸润。而D组 (右肺)未见改变。 结论: 1.肺缺血再灌注后初期(<30min),血管壁NO及血浆NO含量减少,但随着再 灌注时间延长,NO合成逐渐增加,到 12h后开始降低。 2.肺缺血再灌注初期(<30min),eNOS表达下降,但随后表达逐渐增加,并维 持一较长时间,iNOS最初并不表达,到灌注后lh才表达明显增加,并持续较长时间。 3.肺缺血再灌注后,血管壁Ps表达很快明显增加(30min内),并持续表达,而 血浆 Ps后才开始逐渐升高,到 6h时达到一高值,并持续保持在高水平。 4.肺缺血再灌注后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受损表现为湿/干重比率上升,H.E染色示肺 泡间质水肿,增厚,并有中性粒细胞浸润,血氧分压下降。 一2一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5.一侧肺缺血再灌注后对对侧肺可造成一定影响,但尚未造成对侧肺组织学上变 化和氧合功能受损。 第二章 L飞 r g、L-NAME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L-出g、L-NAME预处理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方法: 1.实验分组:依随机原则分成四组 A组:小剂量卜y处理组(Lmp组),n=30,此组在缺血再灌注前给予100mg/kg Lny(静脉推注),又分成凡。、R;、R3、u、R1。5组。 B组:大剂量卜山g处理组(L-y 11组),n—30,此组在缺血再灌注前静脉推注 100lllg/k L-用g后,静脉持续输注卜创g (10mg/k.min),又分成 Ro。、R;、R3、R6、 R12 5组。 C组:小剂量L-NAME处理组(LNAME组),n=30,此组在I/R前静脉推注 10 1tiM LNAME,又分成 u。、R;、R3、R6、R;。5组。 D组:大剂量 LMME处理组(LJqAME 11组),n=30,此组在 k前静脉推注 100 mM LMME,又分成 Ro。、RI、R3、R6、R12 5组。 2.实验中分别在缺血前给予不同的剂量卜p和LNAME预处理,余步骤同W 组,血管壁NO、PS和血浆中NO、PS检测及染色方法同第一章相应部分。 结果: 1.小剂量卜印g预处理后,再灌注初期血管壁NO和血浆中NO浓度均提高,而 大剂量卜巳g同时增加再灌注晚期血管壁NO合成和血浆NO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