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共幸福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engwujiu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幸福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目标,也是古今中外思想家们所讨论的永恒话题。幸福包括个人幸福和公共幸福。而由个人幸福组成的公共幸福更是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目标,是国家社会的政治理想。任何一个社会、国家,其目标如果不是为公众谋幸福,不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大多数人谋利益,那么这个社会就不是好的社会,这个国家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迟早人民要联合起来用暴力推翻这个国家政府,建立新的社会、新的国家。因而,公共幸福的问题常常困扰着很多人,不但是经济学家和政治家讨论的话题,而且受到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及哲学家的关注。既然追求幸福是人类的本性,那么在追求幸福面前应当人人平等。因而幸福不仅仅是个人幸福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不仅存在个人幸福,而且存在公共幸福。我们通过对幸福的相关因素以及幸福的特征的分析来界定幸福概念,幸福是价值判断,既有个人价值因素又有社会价值因素,理想的幸福应该是个人幸福与公共幸福的统一。个人幸福具有个体性,公共幸福具有社会性。公共幸福实现的条件要比个人幸福实现条件复杂的多。公共幸福不仅与社会发展有关,而且与人的发展有关。公共幸福的实现不仅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如包括经济发展、人口因素、自然环境在内的物质条件、政治条件、社会精神文化条件等,而且需要人自身的条件,如道德素质、智能素质、心理素质、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劳动创造与享受、潜能的发挥、自我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等。因而要实现公共幸福,就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构建和谐社会,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在全社会普及集体主义道德教育,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综合素质,在社会发展的同时促进个人全面自由发展。 本文从幸福的相关因素包括物质因素与精神因素两方面研究了个人幸福、公共幸福、个人幸福与公共幸福的矛盾关系,通过一系列的逻辑分析和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由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片面性和不平衡性,在现实的状态下,个人幸福与公共幸福是相互分离的,只有在理想的状态下是个人幸福与公共幸福才能达到统一,而要实现二者的真正统一,只有依赖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二者的统一是一个逐步实现的社会历史过程,共产主义社会才是个人幸福与公共幸福统一的理想社会。
其他文献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独立学院的数量不断增加,而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迎来了新的挑战.朋辈心理辅导能有效帮助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独立学院
2020年是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确定的行业“能力建设年”.为促进各物业服务企业加强能力建设方面的观点分享及经验交流,推进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6月12日,本刊特别策划“能力建设
期刊
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资源中,易学和佛学是至今尚在对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两大系统。因此,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几乎历代都有试图会通二者的学者,相对于其他会通佛易
民族主义自欧洲近代革命以来,一直同政治革命运动密切联系在一起,特别在二战时期,民族主义的极端形式造成巨大的战争灾难。许多学者对民族主义的产生、发展进行各种研究,本文正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的流动趋势也在不断加快,各个区域之间的教育合作也在不断的进展.就福建省而言,其有“海西丝绸之路”的美誉,因此,其与中国台湾的教育合作也在进
大禹文化是我国国家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但我国对于大禹文化的研究却相对薄弱,其文化再利用则更少.现代社会,经济与科技都在不断发展,怎么利用现代方式来保护和发
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以天文学的革命为开端,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等人都为新天文学的建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伽利略的审判曾将科学和宗教置于水火不容的地位,宗教似乎成为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