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技术和外膜蛋白(OMPs)基因测序对广东省1965-2006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病人分离的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进行基因分型研究,分析不同时期分离的菌株间的进化关系,确定优势基因型,揭示变异及流行规律;结合OMPs抗原特征分析,为制订免疫规划、预防和控制流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复苏培养复核鉴定广东省1965-2006年流脑病人分离的66株Nm;采用MLST技术对Nm菌株进行基因分型,分析看家基因多态性特征;采用测序技术对疫苗研发的关键性抗原——菌体OMPs基因porA、porB测序分型,探讨抗原性特征。采用PHYLIP软件除权配对法(UPGMA)制作进化树,分析菌株进化关系;使用SPSS13.0进行描述性分析,探讨Nm菌株看家基因等位基因和porA、porB可变区(VRs)的多态性。结果1.66株Nm经复核鉴定,A群51株,B群10株,C群4株,1株不能分群;4株初始分离时未能分群的Nm当中,3株分群复核为A群,1株仍不能分群;复核结果与初始鉴定总体一致。2.广东省1965-2006年流脑病人分离的Nm看家基因abcZ、adk等位基因多态性低,aroE、fumC、gdh为中度多态性,pdhC及pgm多态性高。3.广东省1965-2006年流脑病人分离的脑膜炎奈瑟菌MLST分型共有8个克隆系,分别为ST-5、ST-1、ST-4821、ST-11、ST-41/44、ST-3789、ST-254、ST-8,所占比例分别为62.1%、15.2%、7.6%、6.1%、3%、3%、1.5%、1.5%。51株A群及1株不能分群的Nm分属ST-5(40株A群和1株不能分群的Nm)、ST-1(10株)、ST-254(1株)克隆系;10株B群Nm分属ST-11(4株)、ST-41/44(2株)、ST-3789(2株)、ST-4821(1株)、ST-8(1株)克隆系;4株C群Nm均属ST-4821克隆系。4.ST-5克隆系是1967年前后大流行的主要菌型,在其后(除1977年至80年代前期外)至今的各个时期流行。1977年大流行时期的主要致病菌群属ST-1克隆系,并在该流行后至1985年期间持续引发流脑病例。1988年前后,开始出现ST-11、ST-41/44等高致病克隆系,以及ST-254、ST-8克隆系。2000年以后,除了优势克隆系ST-5外,ST-1克隆系于2005年又开始致病;ST-4821高致病克隆系自2000年开始出现;ST-11克隆系也开始抬头,以及ST-3789克隆系等;呈多克隆系共同流行。5.广东省1965-2006年流脑病人脑膜炎奈瑟菌OMP1基因porA VR1的型别以20型为主,占63.6%,5型占10.6%,其余五个型别7型、5-2型、7-2型、2型、12-6型所占比例均不到10%。porA VR2的型别以9型居多,占51.5%,10型占13.6%,2-48型占10.6%,其余七个型别2-2型、2型、14-4型、16-75型、2-31型、4-1型、14-9型所占比例均小于10%。6.广东省1965-2006年流脑病人脑膜炎奈瑟菌OMP2/3基因porB VR1型别以4型和9型为主,各占43.9%和30.3%,6型占10.6%,14型、1型、3型所占比例均小于10%。VR4型别以7型最多,所占比例高达86.4%,其余四个型别分别为9型、11型、1型、10型,所占比例均10%以内。VR5型别以11型居多,占66.7%,15型占10.6%,18型、20型、21型、1型、19型均在10%以内,2株无该VR。VR6型别分布以有两种形式为主,有60.61%的菌株为10型,有31.82%的菌株无此VR;除3株Nm外,均无VR7;所有菌株均仅1株具有VR8。结论1.广东省1965-2006年流脑病人分离的Nm看家基因abcZ、adk等位基因多态性低,aroE、fumC、gdh为中度多态性,与相应克隆系代表型相近:pdhC及pgm多态性高,变异程度高于PubMLST库中其他地区分离株,提示有新的致病性菌株出现。2.广东省1965-2006年流脑病人脑膜炎奈瑟菌MLST分型共有8个克隆系,分别为ST-5、ST-1、ST-4821、ST-11、ST-41/44、ST-3789、ST-254、ST-8,所占比例分别为62.1%、15.2%、7.6%、6.1%、3%、3%、1.5%、1.5%。ST-5为优势克隆系。各克隆系与血清群之间无明显关联。3.广东省1965-2006年流脑病人脑膜炎奈瑟菌MLST型别在2000年前以ST-5克隆系为主,近年来相继出现ST-1、ST-41/44、ST-3789、ST-254、ST-8以及ST-4821、ST-11等高致病性克隆系,呈多元化流行的趋势,有必要加强流脑病原体尤其是高致病性克隆系的监测。4.广东省1965-2006年流脑病人脑膜炎奈瑟菌OMPs基因porA、porB VRs型别高度集中,多态性较低,有利于疫苗的研发和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