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虫害给枸杞种植带来巨大的危害,不利于高效枸杞生产。因此,为了保障枸杞种植能够顺利进行,降低枸杞病虫害,提高枸杞种植效率,我国将农药应用到枸杞种植中。但是,在农药的使用过程中,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采用粗犷式喷药,再者由于不能可靠掌握农药用量以及枸杞作物的特性,因此导致农药投入量较高,农药药液不能很好的在枸杞叶子表面停留以及湿润。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选择了1种常见农药试剂喷洒在枸杞作物叶表面上,通过建立常用扇形喷头喷出农药液滴撞击枸杞叶子的数学几何模型,研究得出农药液滴在枸杞叶子上的溅射率与扇形喷头所喷出的液滴速度、液滴粒径、扇形喷头喷雾角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测定药滴在叶片表面上的溅射率,运用实验验证仿真结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市场中常用扇形喷头进行测量,绘制出扇形喷头的三维造型,对其喷头进行仿真,研究发现:当常用喷头入口压强分别为0.5MPa、0.6MPa、0.7MPa,得出所对应的喷头出口速度分别为1.8m/s、2.3 m/s、2.8 m/s。通过理论计算得到这三种喷嘴的入口压强所对应的雾粒直径分别为3.5mm、2.7mm、2.3mm。(2)通过理论分析得出液滴在枸杞叶子上的表观接触角大小,从而设计出枸杞叶子表面的数学模型,研究发现:枸杞叶的表面呈凸起状,并且微观结构尺寸可以看成:球冠半径R为40-50μm、球冠间距b为50-150μm、球冠高度h为150-20Oμm。(3)扇形喷头喷出农药液滴撞击枸杞叶子表面的研究表明:液滴出口速度、喷头喷雾角、液滴出口直径等因素都会对液滴在叶片表面上的溅射率产生影响,并得到喷头喷出稀释800倍的4.5%高效氯氰菊酯农药在枸杞叶子表面上的溅射率与液滴出口速度、喷头喷雾角、液滴出口直径之间的关系,最后将液滴在枸杞叶表面沉积过程的仿真分析结果图与实验分析结果图做出对比,两种方法的结果吻合良好。采用此方法可以研究不同入射角度、入射速度、液滴大小对叶片底部的撞击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