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的载体,从1895年出现第一部电影开始,就一直享有很高的赞誉。随着全球化的进程,电影翻译日益成为一门新兴学科,吸引着众多的语言学者、翻译者和电影人为此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与探讨。然而,在电影众多的研究课题中,却鲜有电影演讲的影子。演讲是电影中特殊的语言形态,它本身的创作规律就少有问津,更不说它的翻译规律了。本文是基于一项关于电影演讲翻译的实践项目。实践项目要求包括本文作者在内的3名译者整理100部英文电影中有关演讲的英文台词,并将之翻译为中文,要求符合翻译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标准。在大量的翻译实践基础上,本文对电影演讲这种特殊的台词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对电影演讲台词的语言特点和目的进行了总结归纳,认为电影演讲在语音、词汇句法、逻辑等方面都采用了不同于普通台词的修辞,电影演讲的逻辑性、目的性、对象性更加突出。本文运用“目的论”作为指导其翻译活动的理论支持,分析了目的论运用于电影演讲的可行性,并提出了进行电影演讲翻译的三个必须遵循或者必须考虑的翻译原则,即:忠实于源语演讲的风格和电影导演的意图;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以满足目的语观众的连贯需求;要意识到电影演讲有双重受众,处理好两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