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建筑理论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中,建筑界面逐渐出现了更复杂多元的形态表达,同时也在空间中营造出丰富的效果,不断呈现出的建筑界面体现柔性特质的作品,引导或改变人在空间中的感知。其界面本身与建筑空间形态传达出一种柔和的视觉感知,且建筑空间往往展现出独特的模糊性、透明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本文统一将这种界面形式归纳为柔性界面。近些年以“柔性边界”与“柔性界面”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文章逐渐涌出,这说明建筑“柔性界面”的概念是被普遍认可的。本文对于建筑柔性界面的分析与探究,总起于认识观的问题。目前,我们对其认知特点、对柔性界面的分析还处在表层认识方面。论文基于对知觉现象学等相关理论的已有研究,结合具体建筑案例,以“概念构建——特性分析——形态表达——空间营造效果——空间中的建构方法”为研究脉络,对柔性界面在建筑中的形态表达以及空间中的营造效果进行分析论述,得以更全面深入地认知建筑柔性界面的概念,并推演出柔性界面在建筑空间中的建构方法。论文首先对“柔性”概念做出了阐释,并具体地对建筑柔性界面做出系统的定义;对格式塔心理学、知觉现象学以及视知觉理论进行概述,进而通过对认知建筑柔性界面与相关理论的关联性进行解析,提取建筑柔性界面的特性;接着针对建筑学其他相关理论对更全面地认知建筑柔性界面的影响进行论述。然后对建筑柔性界面在建筑中的形态表达进行分析总结,以柔性界面的面域形态、空间化的形态以及介质参与柔性界面的无形化的界面形态作为三种主要类型,针对柔性界面的特性而对应其在建筑中的具体物态形式。之后对柔性界面在建筑空间中的营造效果进行了论述,应用知觉现象学原理,关注人的感知和空间体验,以柔性界面营造建筑的消失感、营造空间状态的不确定感以及空间体验中人的“视知觉-身体-心理”的综合感知为营造效果,辩证的分析其优势所在。最后,总结推演出建筑柔性界面在建筑空间中的组织和构建方法,以点、线、面、体为基本构建元素,通过几何图解的方法来表达抽象的建构逻辑,进而系统全面的理解建筑柔性界面的运用规律。文章以归纳演绎为主要研究方法,尝试性地探索一种新的认识观,从界面与空间的关系出发,在“柔性界面”的认知构架中,提出其是一种经柔性操作与组织的整体界面系统而存在,并将“柔性界面”最终抽象理解为一种空间组织方式。在理论层面上,从空间本质出发,形成关于柔性界面的新的认识论;实践层面上,根据空间特征将建筑柔性界面分为物理柔性界面和现象柔性界面,分别深入研究柔性界面的不同特征及其产生的空间效果,探究可能的应用范围,通过归纳演绎推出具体的构建方法,以期在建筑空间设计中能产生指导作用,构建方法的讨论促进形成新的方法论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