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研究了将高海拔地区的野生平枝栒子引种到低海拔的栽培技术及适应性,主要有平枝栒子的扦插繁殖技术和平枝栒子种子的休眠机制及育苗技术,紫外光照处理和不同施肥结构处理对平枝栒子成花的影响,以及通过一些生理生化指标研究平枝栒子的耐热性,探讨其是否能够在重庆主城区正常生长并且表现正常的生长性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在不同基质上扦插不同生跟粉浓度处理的平枝栒子,结果表明平枝栒子的扦插基质以腐殖土为好;国光生根粉浓度为5000mg·kg-1对平枝栒子的成活效果好,浓度2500 mg·kg-1与浓度10000 mg·kg-1的次之,没有经过生根粉处理的效果最差。选取平枝栒子的不同部位作为插穗,在紫色土上扦插,确定硬枝扦插的生根率和平均根长以及平均生根数都最大,因此重庆地区硬枝扦插效果较好。应用显微镜对其低温层积前后形态进行解剖观察,通过吸胀和果皮种胚抑制物质的测试探讨了平枝栒子的休眠机制,并采用不同播种时间、不同层积时间及不同赤霉素浓度对其处理进行了打破休眠的试验,同时测定了幼苗发芽80天后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引起平枝栒子休眠的主要原因是其种胚发育不完全,低温层积30d可打破休眠,且生长良好。通过对平枝栒子补照紫外光处理,观察其开花效应,结果表明:A水平的紫外光照处理的展叶期和现蕾期最早,且花色鲜艳,开花率和枝梢成花率最高,花密度相对低,但经过综合评价,A水平为最优。不同施肥结构处理对展叶期和花期的影响较小,在开花性状上,补充氮肥有助于提高开花率,钾肥有助于提高枝梢成花率,确定最佳施肥组合为N2PoK2,即向紫色土中施氮肥21.739mg/kg,施钾肥563.3mg/kg,不用施磷肥,其开花率为100%,枝梢成花率为41.67%,花密度为1.81朵/cm。给予平枝栒子人工高温,在高温胁迫下,随温度的升高,细胞膜相对透性、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都呈上升的趋势,较大值都出现在45℃。且在此温度,随时间的延长,细胞膜相对透性都没有变化,丙二醛呈现先上升再下降再直线上升的趋势,脯氨酸含量一直大幅上升,说明45℃时平枝栒子的体内自由基浓度大大增加,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细胞膜受到了严重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