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的要求,2019年5月29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提出力争到2020年底,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在县域层面基本完成村庄布局工作。并提出了因地制宜、分类编制的编制要求。本文以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规划编制策略与空间布局管控方法研究为题,遵循“理论研究—策略研究—方法探讨—实证研究”的研究思路。首先对村庄规划策略和空间布局管控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对传统村庄规划编制进行了反思:规划注重村庄内部布局,缺乏全域的优化;村庄分类和规划评价体系薄弱,缺失评价和分类方法;部门分治管制,缺乏统一的管制体系;规划数据管理不系统,缺乏“一张图”的编制;规划内容不全面,忽视生态文明和文化保护;规划编制技术手段单一,缺乏多学科交叉;规划编制忽视村民意愿,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并提出了村庄规划编制的策略,策略包括:“多规合一”和全域管控策略、资源评价和规划分类策略、统一规划管理策略、数据标准统一和数据库管理策略、生态文明建设与文化保护策略、多学科技术手段集成策略和公众参与策略。研究了村庄分类、空间布局管控的方法,包括:人口预测方法、村庄分类的方法、农业、建设的适宜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敏感性评价方法。论文最后以戴山村、彭桥村、新庄村为例,进行村庄分类实证研究,以戴山村为例,进行了人口预测、分类管控、三线划定、公众参与布局的实证研究。研究内容包括研究区概况、人口预测、村民空间诉求分析、村庄空间布局的宏观管控—分类管控、村域空间布局管控—三线划定、村庄空间的微观布局—公众参与式。通过研究论文取得以下结论:(1)传统村庄规划编制的策略不适应乡村振兴和空间规划的要求,为适应乡村振兴的要求,需对村庄规划策略进行更新。论文提出了乡村振兴策略、多规合一策略和全域管控等策略以促进乡村振兴,指导村庄规划的编制。(2)在“多规合一”背景下,对村庄进行分类管控,进行村庄国土空间布局宏观管控;通过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生态红线划定和村庄建设边界划定,对村域国土空间布局进行管控等方法,能进一步和上位国土空间规划进行协调。有利于与上位规划和相关规划合理衔接,可有效管控村庄的发展和建设,协调各部门利益。能进一步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空间的关系,促进国土空间格局的优化,并形成乡村振兴的合力。(3)根据系统聚类分析,对案例村庄的28个自然村划分为3个一级类,6个二级类。分类的结果能更好地为村庄国土空间布局和规划的方向提供指引。(4)通过戴山村农业适宜性评价,结合耕地等级评价的结果和地类的调查结果,划定永久基本农田62.3927公顷。通过对戴山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和生态环境敏感重要性评价,划定戴山村生态红线内范围为687.9085公顷。通过对适宜性评价,结合村庄建设用地规模预测,划定戴山村的村庄建设边界内面积为19.6843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