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的建设,但中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尚处于起步阶段,依然存在着人才队伍结构不健全、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据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的调查显示,每年有将近20%的社会工作者选择离职。高离职率无疑限制了社会工作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社会工作者的离职意愿值得学术界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在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与离职意愿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扩展的Mobley中介链(1979)模型、Steers和Mowday模型和Price-Mueller模型三大离职模型,并运用社会认同理论和工作嵌入理论,构建了本文初步的结构方程研究模型。并利用2015-2016年完成的“中国社会工作者职业现状调查”数据,运用SPSS和Amos统计软件,来探讨薪酬待遇、组织关系、职业发展及职业认同等主观态度是如何对社会工作者离职意愿产生影响的,了解社会工作者离职意愿形成机制,并对职业认同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最后,在此基础上对社会工作者离职意愿的性别差异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发现社会工作者对其薪酬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其离职意愿,薪酬待遇满意度越高,其离职意愿越低,但薪酬满意度评价与职业认同并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组织关系和职业发展主观态度虽不直接影响社会工作者的离职率,但通过职业认同间接发挥作用,组织关系和职业发展满意度越高,其职业认同度越高,离职意愿越低。并且薪酬待遇、组织关系、职业发展、职业认同和离职意愿所存在的关系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因此,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建议从建立集体协商制度,建立职业发展通道,营造良好的组织关系和提高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度等方面出发,来降低社会工作者的离职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