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对住宅价值传导效应的区域性差异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madehun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通过理论梳理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来考察统一的货币政策对我国各区域住宅市场的个体影响效力,以此全面评估各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控效果,并提出完善建议。   文章首先从货币政策的一般传导机制入手,然后引入房地产调控的背景和实施,继而从理论上阐述了货币政策影响房地产住宅价格的可能性和渠道,同时从货币非对称的视角,运用最优货币理论,指出我国从全国范围来看并不符合最优货币地区的条件,房地产住宅市场的区域性异质性将导致统一的货币政策对各地区住宅市场的传导效果不同。对于传导效应程度上的不同有必要加以量化分析,以便全方位深入地了解政策的实际效果。   在理论的基础上,文章第三部分就目前中国各区域房地产市场的实际状况做了全面的现状分析,包括各区域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数据整理、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进而对住宅市场以及政府调控中表现出的突出问题加以描述,并且分析其背后可能的原因。   在明确研究对象和具体内容后,第四章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和panel data模型,实证分析了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96个月份中各区域住宅价格增长、利率、货币供给量之间的关系。其中,把货币供应量和多个利率指标放在同一框架内研究以及选取各省市平均房价以及房价复合年增长率作为聚类分析的评价指标是本文的一大亮点和创新。完成聚类分析后把全国26省市划分为四个大类。对各大类分别采用panel data模型做计量分析,对原始数据做合理变形且经过平稳性检验,明确了各变量的实际意义和统计意义,运用spss和eviews6.0软件完成相应的实验及统计上的可靠性验证,确保得出的实验结果对实际的经济问题有解释力和说服力。最后得出结论:统一的货币政策对我国住宅价格确实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但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1)货币供应量对所有地区均有影响,且影响为正,是最具普遍适用性的手段。2)准备金率对调控我国过房价高且增长快的地区具有一定抑制效果,而相对健康增长的地区则不会产生抑制作用。3)三年期贷款利率、个人公积金贷款利率对个别地区有影响,但正负效应不明确。   最后,提出要因地制宜,采取差别对待的政策,健全政策传导的商业银行环节,适当扩大分支行的货币政策权限等方法来提高政策实施效果。
其他文献
从2000年开始,国内陆续有人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物价的影响问题,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升值2%,我国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汇率从固定走向浮动,引发了学术
信用卡产业在我国起步时间较短,但其业务却飞速发展,已逐渐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利润增长点。随着我国金融开放程序化与规范化进程加快,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在得到快速发展的同
小额信贷作为有效的扶贫手段被国际社会普遍认同并广泛推广,其灵活便捷的操作方式和潜在的利润空间,被众多非正规金融机构和正规金融机构发现并利用,使其逐渐发展成一种高效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