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爆发前夕的武汉话剧运动研究(1935-1937)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e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7年后,中国话剧职业化运动高潮迭起,抗战爆发前夕的武汉话剧运动正处于这一高潮来临之前。它进行了一系列尝试,最后,虽因自身以及时代的诸多因素,以失败告终。但这不太成功的尝试,却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历史的经验和思考。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绪论先梳理抗战爆发前夕武汉主要话剧剧团的演剧历程,其后说明选题缘由、相关词的界定和研究现状。此外,本文借鉴马俊山教授以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为职业化判断标准的观点,将文章具体分为三章。第一章探讨抗战爆发前夕武汉话剧的专业化情况。一方面,武汉剧人在话剧运动中,提出了建设大剧场实现正规化的诉求,创办了定期戏剧专刊《戏剧座》,展开了历史剧相关问题的论争,进行了舞台艺术创新的系列实践,这些尝试表现出一定的专业化程度。另一方面,又因种种束缚,专业化成果并不成熟,整体过程呈现出从业余到专业的过渡状态,折射出“在路上”的动态性探索特点。第二章分析抗战爆发前夕武汉话剧的市场化情况。经济的难局导致武汉话剧专业化探索受阻,在“人财两空”中挣扎。而难局的解决在于走向市场,但面对抗战前夜的紧张局势,“国防戏剧”被推为炙手可热的剧种,占据武汉剧坛。可“国防戏剧”叫座不卖座,无法吸引观众,剧目陷入了观众意愿与救亡意图的两难,亏本连连。此时,对比中国旅行团来汉的演出,既可看出武汉话剧不盈利的宗旨,也可看到其对市场的歧视态度。当职业化高潮来临,市场化被合理化,武汉话剧却没有作出相应的转变,加之战争的爆发,进一步阻断了转型,最终失败。第三章论述抗战爆发前夕武汉主要剧团的社会化程度。因特殊的时势与时局,武汉话剧依赖官方政治化助益和现代传媒而兴起,呈现短期繁荣之局面。然而,政府的帮助有限,且有限的外在帮助加剧了依附心理,又因党派壁垒的存在,严厉的剧本审查制度等,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话剧的自主权,导致无法独立。武汉话剧这种与政治复杂的纠葛,为其走向失败的深层原因。结语探讨抗战前夕武汉话剧运动的经验教训。专业化的形成离不开市场化带来的物质反哺,社会化的完成也要借助市场化为手段,而市场化的实现则需依托专业化的提升和社会的认可度。三者协调统一,才具备职业化的应有品格。武汉话剧没能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在短暂的繁荣后,伴随即将拉响的战争,匆匆谢幕。
其他文献
从一家员工不足300人、负债800万元、濒临倒闭的小厂,在短短的十几年内,发展到今天年销售额达30多亿元的大型集团,杉杉集团走出了一条不断否定自己、超越自己的创业之路.
紫砂界的壶艺泰斗顾景舟有一把力作《提壁茶具》,是顾景舟大师历经多次修改、用其全部的紫砂设计创作能力且结合玉壁的造型设计制作的精美经典之作。其中有一件被收藏在江苏
以六潜高速公路LY—06标工程磨子潭1号隧道六安端进口段严重浅埋偏压地段技术处理措施为例,具体介绍在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中遇到浅埋、偏压、软弱围岩的情况下,如何改进施工
本文就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管理体制不健全,资产利用率低、资产流失等问题提出了加强资产管理的若干对策。
5月30日,2018广州陶瓷工业展在广州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此次陶瓷工业展共有八个展馆,展览面积达九万平米,近900家参展商参展。展会同期举办了“年度影响力新品发布会”、“陶瓷大板流行趋势展”等活动。2018广州陶瓷工业展吸引了包括巴基斯坦、印度、越南、伊朗、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20多个国际重要陶瓷产区、优秀陶瓷生产厂商到场参观。同时,广州陶瓷工业展与国内重要陶瓷产区的陶瓷协会达成戰略合作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