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由于其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累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等特性,已经成为最受关注的环境污染物之一。2009年5月斯德哥尔摩公约缔约方大会决定将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 PFOS)及其盐类等九种化学物质新增列入公约受控范围。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 PFOA)作为潜在致癌物之一也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以BALB/c小鼠作为受试动物,分别用普通饲料(regular diet, RD)和高脂饲料(high-fat diet, HFD)饲养,饲以两种饲料的小鼠分别暴露于浓度为0,5,10,20mg/kg/d的PFOS或PFOA,研究PFOS和PFOA暴露所造成的免疫器官萎缩与脂类代谢的相关性,从而研究其对免疫系统潜在的致毒机制。实验结果表明:PFOS暴露14d后,RD暴露组小鼠体重均显著下降,脾脏和胸腺严重萎缩。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暴露组小鼠胸腺皮质和髓质分界不明,脾窦扩张。胸腺中细胞凋亡增多。同时,PFOS造成胸腺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a (PPARa)和白细胞介素(IL-1β)基因表达的上调,但未见显著性差异。在HFD组,这些现象仍然存在且并未得到消除。另外,PFOA暴露同样可造成RD组小鼠体重显著下降,脾脏和胸腺严重萎缩,血液中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小鼠胸腺皮质和髓质分界不明,脾脏间质可见纤维成分增生,胸腺中可观察到大量的细胞凋亡。但脾脏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H202)含量并未发生显著改变。PFOA暴露可造成胸腺中PPAR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IL-1β以及糖皮质激素受体(GR)基因表达的上调。在HFD组,PFOA造成的毒性效应仍然存在,但损伤程度略有减小,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和RD暴露组相比,也无显著差异。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结果显示,暴露于PFOS或PFOA后,小鼠胸腺和脾脏细胞超显微结构均有相似的破坏,具体表现为细胞中线粒体肿胀空化,细胞核畸形,组织空泡化,细胞凋亡以及脂褐素大量生成。原代培养的胸腺细胞和脾细胞分别暴露于PFOS或PFOA后,高浓度的PFOS和PFOA均能够造成细胞显著性死亡。但与活体暴露实验不同的是,原代培养细胞的细胞凋亡率未发生显著性改变。上述结果说明:PFOS和PFOA均能够造成免疫器官脾脏和胸腺的萎缩老化,淋巴细胞的凋亡与衰退;小鼠额外摄取大量脂肪,并不能显著削弱PFOS和PFOA所产生的免疫毒性;尽管PFOS和PFOA可通过干扰脂类代谢引起免疫抑制,但这不是其造成免疫抑制的唯一途径,PFOS和PFOA造成免疫毒性应该是多种途径综合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