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觉醒》是英美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驱之作。发表于1899年,通过叙述女主人公艾德娜与丈夫、恋人、情人间的感情纠葛展现了她自我意识觉醒的心路历程。全书语言优美、精炼,意象丰富、似画如歌,是语言学习者难得的研究范本。《觉醒》诞生百余年,近半个世纪来备受关注,研究者无数,但就网络现有资源显示,国内外期刊、学位论文中对该书的剖析主要立足于文学视角,如女权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等,鲜见从文体学角度的探索,尚未见语用文体学的会话含义理论在其中的运用。因此原创与创新性成为笔者选取该内容进行论文写作的原动力。文体学是沟通语言学理论与文学文本的桥梁。语用文体学是其较新的分支,特指用语用学理论分析文学文本,20世纪90年代得到长足发展。语用文体学的会话含义理论与合作原则紧密相连,包含数量、质量、方式和关系四个准则。时常由于不便明说的原因,说话人会故意违反一个或多个准则,比如低调陈述、高调陈述打破数量准则;使用夸张修辞格、说谎话打破质量准则;提供常识作为线索、给予提示以转移话题打破关系准则;言辞晦涩、罗嗦打破关系准则。这种对准则的违反便产生了会话含义。比如低调陈述有时暴露出说话人的负面情绪,如不耐烦或不屑一故;而高调陈述则不免有夸夸其谈之嫌;如果谈话一方答非所问或故意转移话题,说明他对该话题没有兴趣或者不知该如何回答;如果说话人的语言转弯抹角或罗罗嗦嗦,可能事情难以启齿或希望引起听话人的注意。在分析文学作品时忖度人物对话中违反合作原则的意图,破解言外之意对挖掘人物关系,捕捉性格特征进而构筑人物形象有显著功效,为展现作品的人物形象与主题奥义提供了更为充分的科学依据。本论文通过分析说话人在交流过程中违反合作原则的四个准则所产生的会话含义来揭示《觉醒》中人物的交际意图、人物关系和性格特征。本书中共有19处对话违反合作原则,其中违反数量准则的对话有5处(违反第一个次准则即低调陈述4处,违反第二个次准则即高调陈述1处);违反质量准则的对话有4处(均违反第一个次准则,运用夸张修辞格1处,说谎话3处);违反关系准则的对话有5处(提供常识作为相关线索2处,给予提示3处);违反方式准则的对话有5处(言语晦涩1处,言语罗嗦4处)。每一处违反准则的对话中都包含着丰富的会话含义。通过揣摩、挖掘这些会话含义能够使我们清楚看到丈夫、恋人、情人这三位引导着艾德娜走向觉醒的关键人物,性格中都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因此无法成为她心目中的完美佳侣,进而找到其步入深海、以示觉醒的直接原因。对于经典的文学作品,重要的是读出新意与深度。语用学的会话含义理论帮助我们条分缕析地从这四位主人公的对话中透视人物的交流意图、人物关系及性格特征,找到导致女主人公艾德娜悲情结局的直接原因,颇有独到之处,同时为这部女性主义文学经典之作的解读提供了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