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托国家林业与草原局“国家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监测江西省崇义县林地面积变化及8个观测点布设40块样地,来监测评估森林质量。对部分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 Dandy)为主的人工林地进行了抚育间伐,来探究抚育间伐对林木生长影响,观察林木径阶结构的变化,并探究杉木不同林龄对抚育间伐的响应差异。对2个观测点的天然林样地进行抚育,短期监测其乔木层生物多样性与径阶结构的变化。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抚育间伐对乐昌含笑、杉木单株年均胸径生长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抚育样地的胸径生长量为对照样地的1.3~2.2倍;抚育样地单株年均断面积上也得到了显著增长,抚育样地的为对照样地的1.4~3.0倍,而公顷断面积则是抚育样地减少,对照样地增加的趋势;对于单株材积的变化,抚育样地显著大于对照样地并为对照样地的1.5~2.6倍。抚育样地的材积生长率也明显高于对照样地,而样地蓄积没呈现一致的变化,抚育样地蓄积变化不大,对照样地蓄积则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在该研究中抚育间伐对树高的影响没有一致的规律。2.抚育间伐对于同龄杉木人工林的胸径结构影响较为明显,间伐后抚育样地峰值处及以上径阶处林木占比明显高于对照样地的占比,抚育样地峰值处及以上径阶林木株数较间伐前提高了 55%左右,明显高于对照样地林分所提高的占比。两个观测点的杉木林表明抚育间伐提高了林分大径阶林木株数占比,使同龄林直径结构更趋向于正态分布。3.间伐后年均径向生长量由大到小依次为:22龄>15龄>34龄;间伐后高生长量由大到小依次:15龄>34龄>15龄,且高生长量差距较大。在年均断面积生长量上,依次:22龄>34龄>15龄。年龄较小的林分有一个较高的年均材积生长率,15龄林是占据明显优势的,而对于年均材积生长量来说,结果恰恰相反,反而是年龄较大的林分有一个较高的生长量,34龄>22龄>15龄。4.短期来看,抚育对于乔木层生物多样性影响较小,2016年至2018年间,各个样地抚育与对照在Simpson指数和Shannon—Weiner指数上变动不大。天然阔叶林及槠栲类天然阔叶混交林在通过人为的干预下,其径阶结构更稳定的维持在倒“J”型分布,使得林分的径阶结构合理,从而使林内林木更健康合理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