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氮(NO)产生菌的筛选及其产NO特性的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e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氧化氮(NO)是一种无机小分子,普遍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胞内[1,5]。长期以来,人们只知道NO是一种环境污染物,污染空气,形成酸雨,破坏臭氧层,NO对人类的危害引起全球的关注;却从未认识到这小小的气体分子在生物体内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近期研究表明,NO是一种生物活性分子,它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原生动物、细菌、酵母、动植物中的信号分子[2,8]。NO在哺乳动物和植物中的重要作用,前人有不少的研究,但对原核微生物产NO有关方面的研究却鲜有报道。本项试验通过多种方法,对土壤中NO产生菌进行筛选,并对NO产生菌生长、生理特征进行了测定,同时初步研究了NO产生菌NO产生机制及其在土壤环境中对土壤细菌生物量可能产生作用。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不同的培养基和培养方式,从土壤、活性污泥中获得了近400株细菌纯菌株。利用本实验室与美国康乃尔大学合作构建gfp菌株来筛选NO产生菌,得到NO产生菌66株,去掉其中的反硝化细菌后得到非反硝化的NO产生菌10株。2.温度和pH等环境因素及NO合成前体物质L-精氨酸对NO产生菌产NO的能力有显著影响。在NO产生菌的对数生长期,温度和pH对它的影响最为明显,在30℃和pH7.5的条件下,B30生长最快,同时产出NO的量也最大。说明B30在生长最快的时间段也是产生NO最多的时期段。3.利用4种一氧化氮酶(NOS)抑制剂分析金黄杆菌B30产NO机制,结果表明,L-NMMA(总NOS抑制)和Spermidine(nNOS抑制剂)对金黄杆菌属的NO产生菌的产NO有明显的抑制效应,说明NO产生菌产生NO的机制和途径,NO产生菌可能是以L-精氨酸为前体物质,在一氧化氮酶的作用下产生NO。4.利用向土壤接种NO产生菌,研究了NO产生菌对土壤环境中细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NO产生菌明显降低了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的数量,暗示土壤中的NO产生菌可能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具有调节功能。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定点监测不同季节、不同区域的大气降尘量及周边耕地土壤湿度、降水量,通过分析研究土壤和降尘的颗粒组成、磁化率的特性以及化学元素组成特性,初步探讨了沈阳市郊区耕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离不开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以学生参与为基点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方位实施要坚持提升参与全面性、注重参与层次性和保证参与连续性的原则,并从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全过程参与、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课的协同性参与、强化校园文化的熏染性参与、运用网络媒介的辐射性参与、组织社团活动的引导型参与和寓于规章制度的约束型参与等多维度进行路径探索。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土壤水分和土壤养分是荒漠植被发育最主要的制约因子,其在大尺度和小尺度均存在空间变异性。于2014年7月,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为研究靶区,在个体、群落、丘间地三个尺度布
摘 要:延安时期毛泽东政治教育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与发展,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思想武器,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核心战略地位的确立、主要内容的阐述和有效方式的提炼是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成功的经验总结。重温这一经验,对加强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立德树人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立德树人;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