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民艺思想的比较研究以及对中国民艺发展的启示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lijun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个日益全球化的时代,保护本国文化的独特性以及传统文化是每个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民艺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一部分,研究民艺对于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将柳宗悦和张道一的民艺思想和理论作为中日民艺思想的主要研究对象,从民艺的定义、民艺的性质和价值以及民艺的美学理论等多个角度进行比较研究,并探讨其对中国民艺发展和传承的启示和借鉴意义。笔者通过研究发现二者均提倡应该重新审视民艺在艺术史上占有的重要地位。此外,二者都发现了民艺中潜藏的美,并针对民艺的美提出了各自的主张。此外,柳宗悦和张道一关于民艺概念的定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方向,柳宗悦将民艺纳入造型美术的体系并进行概念界定,而张道一则从文化的起源以及文化学理论的角度对民艺的概念进行阐述。通过比较二者看似不同的民艺思想可以看出支撑其民艺思想的基础理论实则有共通之处,即二者的民艺思想均指向重视并保护好人类的原本存在状态。柳宗悦的佛教美学倡导无美丑二元之分,回归人类本性,美自然而然地就会显现。与此相对,张道一的本元文化思想也提出正是由于民艺中包含人类原始文化的性质,所以其在艺术史上应占据重要地位。通过以上对于柳宗悦和张道一民艺思想的共通点以及不同点的比较,使笔者加深了对于二者的民艺思想的理解,并对中日民艺思想的比较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从中发掘出对于中国民艺的传承和发展具有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海洋牧场是一项在近些年发展起来的,针对海洋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化生产模式,加快了海洋牧场向环保、高效、生态化的发展。为了有效的利用和管理海洋资源,准确的监测海洋环境、合理的开发海洋资源,面向海洋牧场的智能浮标显得尤为重要。海洋浮标具有小型化,成本低,对水文信息的干扰较小的优点,但海洋浮标除了需要设计应具有的功能之外,也需要考虑浮标体积与自身能耗的因素,这些因素限制着浮标自身的功能与发展,也直接影响着浮
随着整体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汽车的旺盛需求促使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使得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频率不断提高。尤其是对于城市道路交通事故来说,这已经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驾驶员的不良驾驶行为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对驾驶员的不良驾驶行为图像尤其是来自于车内的驾驶行为图像进行智能识别成为目前驾驶行为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研究者们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具有一定实用
近年来,象耳豆根结线虫(Meloidogyne enterolobii)已发展为海南地区辣椒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培育新的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害最为绿色经济有效的一种方法。本研究通过对42份一年生辣椒和53份中国辣椒种质资源进行象耳豆根结线虫抗性评价,筛选出抗性种质,并通过对比抗感种质受到象耳豆根结线虫侵染后根内线虫发育情况以及生理生化指标的活性变化,结合转录组测序分析的研究手段,挖掘与象耳豆根结线虫
植物寄生线虫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损失,生物防治因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大力推崇的防治方法。而生物防治植物寄生线虫最大的瓶颈是在田间不稳定、防效低等。对生防菌株侵染线虫分子机制的阐述可以为增强生防菌的防治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感知是细菌侵染线虫过程的第一步,决定着侵染的成败。细菌能够感知环境中的信号分子,调控自身基因的表达来适应环境。前期研究发现:从云南森林土壤中分离得到的一株对多种植物寄
研究目的探讨服药查对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用药偏差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本研究为类实验研究,将兰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20年8月~2020年10月期间入住内分泌一科的3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干预组,同期入住该院内分泌二科的35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服药查对干预,在患者出院后7天、1个月、2个月和3个月时进行随访。采用
青藏高原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1/4,是我国水资源和生态安全的屏障。近几十年来,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整体上植被活动趋于向好,但大部分草地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局部有恶化的态势。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为高寒草原和草甸的优势种,同时箭筈豌豆(Vicia sativa)为广泛使用的优质豆科牧草。利用种源补播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草地退化,但裸种补播存在种子出苗率低、易被动物采
哥特小说在西方现代小说发展史上具有独特地位和意义。“哥特小说”原本专指在18世纪最后十年和19世纪前二十年在英国短暂出现、流行、又几乎销声匿迹的一种小说体裁。但这股哥特风潮后续影响了各时期、各流派一流英美作家的重要创作,由此形成英美文学独特的哥特传统。在文化研究的语境下,主流学术批评界视哥特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哥特小说已从通俗小说这一文学领域的边缘地位得以进入文学的中心和发展的主流。本文针对国内
日本最早的物语文学作品《竹取物语》中混杂着诸多佛教、道教用语,佛道两教对《竹取物语》可谓影响颇深。这一点已被众多典故考证相关先行研究指出,但大多研究亦止步于此。因此,本论文以富于宗教要素的“天人”形象为切入点,从宗教色彩最浓厚的《辉夜姬的升天》一章展开,对《竹取物语》中佛道两教的的存在形式和受容程度进行了考察,探究了从中国传去的佛道两教在《竹取物语》所发挥的反衬人类、人间真情美好的作用。《竹取物语
埃及著名作家纳娃勒·赛阿达维(1931-2021)一生创作了《妇女与性》(1972)、《零点女人》(1976)、《伊玛目之死》(1987)等五十多部作品,其中体现的追求解放的女权意识和顽强不屈的抗争精神给世界文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在阿拉伯世界,萨阿达维长期受到了文坛、政界诸多人士的口诛笔伐,她的作品在埃及本土屡遭封禁,她本人也被冠以叛教的罪名,遭到宗教法庭的审判,不得不流亡异国,旅居异乡数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