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漠化是当前国内外十分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对人类生存产生危机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浑善达克沙地地处中国北方沙漠化地区中部,是我国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典型的草原沙漠化地区,该沙地沙漠化状况不仅破坏当地生态环境,阻碍经济发展,对首都在内的京津冀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也有很大影响,因此,利用遥感技术在资源环境监测上的应用,在时间和空间上精准研判沙漠化变化过程及主要成因,对促进浑善达克沙地沙漠化的治理,恢复当地生态环境,保障生态脆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恢复首都生态屏障功能有重要价值。该文以浑善达克沙地为研究区,利用1986、1990、1995、2000、2004、2007、2011、2016年共8期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以归一化植被指数为参数指标构建沙漠化指数,通过指数分级、Theil-Sen趋势度分析、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方法分析近30年浑善达克沙地沙漠化的时空分布、演化、趋势特征,并以1986-2016年的年平均气温、年降雨量为主要的气象影响因素指标,通过线性回归克里金插值方法获得沙地历年平均气温和降雨量的空间分布数据,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方法在时空尺度上分析气象因子对于沙漠化演变规律驱动作用的时空差异性,并以1986-2016年浑善达克沙地所在旗县的人口、国民生产总值、耕地面积及牲畜数量为人类活动因素影响指标,探究人类活动对于浑善达克沙漠化演变规律的驱动机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在空间分布上,浑善达克沙地东西分布差异明显,沙漠化由西向东程度减轻,这种分布格局在时间上较为稳定,各旗县中沙漠化程度最严重的区域位于沙地最西部的苏尼特右旗,最轻的区域位于沙地最东部的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2)近30年浑善达克沙地沙漠化的演化经历了五个时期,1986-1990年重度沙漠化和极重度沙漠化面积减少,沙地整体处于恢复期;1990-2000年沙漠化开始从西向东扩张,重度沙漠化和极重度沙漠化增加,沙地处于沙漠化发展期;2000-2004年整体沙漠化程度减轻,未沙漠化、轻度沙漠化增加,沙地处于沙漠化逆转期;2004-2007年,高等级沙漠化面积快速增加,重度沙漠化和极重度沙漠化增加面积达到了总面积的26.13%和36.29%,沙漠化处于急剧发展期;2007-2016年沙漠化程度减轻,重度沙漠化和极重度沙漠化降低,沙地处于沙漠化逆转期。(3)浑善达克沙地沙漠化变化趋势以非显著趋势为主,其面积达到了沙地整体面积的0.73;显著性水平P<0.05的显著变化趋势中上升趋势类型占沙地面积的0.2,其中中北部边界阿巴嘎旗和苏尼特左旗交界处是上升趋势最明显的区域,下降趋势类型占沙地面积的0.07,主要分布于沙地西部苏尼特右旗(4)从时间上来说,近30年浑善达克沙地沙漠化的演化过程中,人类活动是推动沙漠演化的最主要原因,其中牲畜数量是影响沙漠化最重要的人类活动因素;气象变化与沙漠化演化的相关关系较为微弱,是推动沙漠化的次要原因,且降雨量对于沙漠化的驱动作用强于气温。(5)从空间分布上来说,根据气象对沙漠化的影响作用等级及气象作用与人类活动在浑善达克沙地沙漠化过程中的相对影响,将沙地划分为气象因素一、二、三级影响作用区域,发现近30年浑善达克沙地,19.14%的区域是气象驱动作用的一级影响区,气象和人类活动对于沙漠化的驱动贡献率难以衡量,气象的影响强于其它区域,主要分布在沙地北部的苏尼特左旗和阿巴嘎旗相接的区域;73.85%的区域是气象驱动作用的二级影响区,气象对于沙漠化的影响较弱,人类活动因素是沙漠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在空间分布均匀;7.01%是三级影响区,气象的影响因素是最弱的,人类活动对于沙漠化的影响覆盖了气象的影响作用,是沙漠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主要分布在沙地西部的苏尼特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