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宋滑稽戏是中国传统戏剧发展中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戏剧形式。本文以唐宋时期的滑稽戏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阐述了滑稽戏的形成以及唐宋滑稽戏的主要形式,对梵语笑剧与唐宋滑稽戏进行比较研究,并考察了唐宋滑稽戏的兴起对戏剧观念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唐宋滑稽戏在继承先秦俳优传统的基础上,受到域外表演艺术的深刻影响,是华夏文明自身所孕育以及印度、西域输入的文化艺术共同作用下的产物。滑稽戏在唐宋时期发展为主流表演艺术,已具备角色扮演和表演故事的戏剧本体,亦融合说白和歌舞,体现出综合性的表演特征,它未能成长为戏剧文学,但始终是一种扎扎实实的戏剧实践活动,在技艺与观念层面为南戏和北杂剧的兴起奠定了基础。论文第一章着重论述影响滑稽戏形成的三个因素。古优诙谐的语言和滑稽的形体动作,以及综合说、乐、歌、舞的表演传统为唐宋滑稽戏所继承,而先秦形成的优谏亦成为滑稽戏所秉承的核心价值和精神。佛教入华开启了民间俗文化的繁荣,成为戏剧形成的契机。随佛教进入中国的供养音乐、胡戏和域外俳优为中国传统的滑稽表演注入新的形式和内容,推动了戏剧表演的形成。唐宋滑稽戏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密切的传承关系,因此第二章没有以朝代划分,而是选择踏谣娘、参军戏、傀儡戏和宋金杂剧等四种最具代表性的滑稽戏形式分别进行考述,逐一勾勒出完整轮廓,以此构建唐宋滑稽戏的大体样貌和演化过程。唐宋时期的滑稽戏是恣肆的、自由的、充满创造力,它兼具思想性和娱乐性,将表演艺术推向了崭新的高度。在纵向的时空中考察唐宋滑稽戏发展的同时,与邻国戏剧实践的横向比较拓宽了研究视野。第三章考察笑剧与唐宋滑稽戏在讽刺对象、表演套路和戏剧形态上的异同。在东方戏剧的框架之下,对唐宋滑稽戏表演形式、形成和演进过程形成更完整清晰的认识。同时通过比较研究,探讨了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戏剧实践与戏剧观念处于一种伴生的状态,相互作用,相辅相成。中国传统戏剧的兴起与发展,伴随着观念的演进。随着戏剧实践的深化,戏剧观念渐趋清晰;戏剧观念的确立又成为实践壮大的思想基础。基于上述认识,第四章论述了唐宋滑稽戏与戏剧观念形成之间的互动关系。由前戏剧观念时期的摹仿和角色扮演,到唐宋滑稽戏表演故事的普遍化,梳理中国古代戏剧观念的形成和变迁,分析滑稽戏对戏剧观念形成的重要作用。滑稽表演到滑稽戏的形成穿起了中国戏剧早期发展的一条主线,而唐宋时期滑稽戏的繁荣则直接孕育了南戏、北杂剧等成熟的戏剧形式。变化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在戏剧实践中,表演内容和形式在演进,戏剧观念也渐趋深化。本文在考察唐宋滑稽戏不断变化的戏剧实践的同时,将其与同时代邻国的戏剧形式相比较,全面勾勒出中国戏剧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这一研究课题为呈现更全面复杂的中国戏剧史提供了一个可供深入探索的视角,使戏剧史研究更加多元化、立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