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NK细胞是除却T、B细胞外,机体中的又一类重要淋巴细胞,它无需抗原刺激和活化即可快速应答,可通过分泌粒酶B和穿孔素对靶细胞进行直接杀伤,且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在抗肿瘤、抗病毒感染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类似于T、B细胞的"选择"过程,NK细胞在发育中也会经历一个重要的"教育"过程。通过MHC-I特异性的抑制性受体与MHC-I的相互作用,NK得以区分"自我"(表达MHC-I)与"非我"(缺失表达MHC-I),并获得功能成熟。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NK细胞功能成熟的获得,并不能完全由MHC-I依赖的教育机制加以解释。NK细胞亦表达着多种非MHC-I相关的抑制性受体。近期研究表明,抑制性受体SLAMF6与NKR-P1B在某些条件下,能增强NK细胞的功能。这些结果提示我们,非MHC-I特异性的抑制性受体也可能参与调节NK细胞的教育过程。TIGIT是新近发现的一种T细胞和NK细胞抑制性受体,能识别配体分子CD155。CD155分子隶属于Nectin家族,它广泛表达于正常细胞表面,是非MHC-I相关的一类配体分子。我们发现,CD155也能作为一种自我标志,细胞缺失CD155配体的表达,能促发TIGIT+NK细胞对其识别和清除。我们还发现,正常发育成熟的TIGIT+NK细胞,在多种刺激条件下,包括PMA+lonomycin、交联的活化信号(如anti-NK1.1)以及CD155-靶细胞(如肿瘤细胞和同种异体脾细胞)刺激,相较于TIGIT-NK细胞具有更强的应答,提示TIGIT也能促进NK细胞获得功能成熟。在CD155缺陷环境下发育成熟的TIGIT+ NK细胞发生一定程度的功能缺失,而TIGIT-NK细胞的功能不受影响,说明宿主CD155分子与抑制性TIGIT受体的相互作用参与了 NK的"教育"过程。此外,TIGIT全身性缺陷及条件性缺陷小鼠相关实验进一步证实TIGIT的缺失导致NK细胞不能有效识别和杀伤CD155-靶细胞,且这一过程是MHC-I与CD226非依赖的。综上,TIGIT-CD155信号通路也能促进NK细胞功能成熟,即参与介导一种新的NK细胞"教育"机制,对已有的"NK细胞’教育’由MHC-I特异性的抑制性受体执行"理论进行了扩展和补充,且对基于NK细胞的肿瘤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