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而不颓废——向培良综论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向培良(1905-1961)是莽原社和狂飙社的重要成员,其在小说、戏剧与杂文创作上有大量作品,且于戏剧及文艺理论等方面亦有建树。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向培良并未得到学术界应有的重视。本文通过对向培良生平创作的全面梳理,探讨向培良的艺术观念及文学创作,概括出向培良创作及思想上唯美而不颓废的特点。  绪论:介绍向培良研究的现状,亮明本文主旨,从全面的角度出发,认识向培良,概括其在创作与艺术思想上唯美而不颓废的特征。  第一章以向培良与鲁迅和高长虹的关系为主线,介绍向培良的生平和艺术观,归纳总结向培良不同时期艺术观的特色。从狂飙激进,人类的艺术,回归传统几个阶段,分析其艺术观的发展变化,总结其艺术观所具备的道德、节制、严肃、向上等特点。  第二章论述向培良戏剧创作自律与自我表现的特点,以《暗嫩》、《白蛇与许仙》、《和泥土打仗》等重要作品为例,论述向培良的戏剧在唯美与道德两者之间由分裂到和谐统一并最终向传统的回归的基本历程。  第三章论述向培良主观情绪化小说的主题与艺术特色,概括出向培良小说的婚姻爱情和生命力主题,具体分析其小说唯美的艺术特征,含蓄的叙述手法和道德自律的主题。
其他文献
《华伦夫人之职业》是20世纪英国剧作家萧伯纳的名剧,由潘家洵翻译,载于《新潮》1919年第2卷第1号。“文明戏”演员汪优游痛感“文明戏”的衰落,受“五四”知识分子改良戏剧的感
孔子是儒家修身思想的首创者,其后的儒家学派不仅继承了这一思想,而且对这一理论体系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补充与完善。儒家经典文献中,如《大学》就明确指出,“自天子以至于庶
在现代话剧中,很少有剧本的内容不涉及家庭,而剧本创作主题却未必都以家庭为主。因此,本文将家庭题材话剧的取材范围限定在场景设定在家里,以反映家庭生活、展开家庭成员之间的矛
中国现当代家族文学的层出不穷有着深厚的民族集体无意识之基础。由“己”推出的网状格局强调伦理纲常、尊卑有序,而大家族作为历史(国家)的缩影,不仅能透过其兴衰体现人世的功过
本文主要就《论语》中的“群”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首先,在内容上,不再局限于“兴观群怨”之“群”的文艺论层面上,试图阐释出它另外的意义即具体的个人在自我理解这一
“文气”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是用于解释作家与作品及其两者关系的一个概念,在宏观上可分为阳刚与阴柔两大类。张承志是当代文坛上从作家到作品都鲜明地表现出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