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在中南海与奥巴马会晤的时候强调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对理解中国人民今天的理想和前进道路重要性。正是因为近代中国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文化传统以及独特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而广义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阶段就发生在近代,近代史既是中国饱受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国人向西方苦苦学习的过程,更是一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碰撞交融的历史。也正是在两种文化的交融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运而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本文选取了中国文化的承载者——知识分子在面对近代中国民族危亡的重要历史时刻,他们充分发挥知识分子这一社会角色的作用,呼吁救国,求变求新,苦苦探索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从改良派到维新人士,从洋务派到革命派,直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送来马克思主义。一批优秀的中国知识分子逐渐地开始宣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形成自己的马克思主义观。也有一部分人在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理解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误解,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发生偏差,走向歧途。比如陈独秀。陈独秀作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和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以及中国共产党初期的重要领导人物之一,为中国革命和民族解放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在大革命后期因为一系列错误而被开除出党籍并几度入狱,晚景凄凉。本文从知识分子这一独特角度出发,从陈独秀个人的角度来考察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进程这一历史时期中,马克思主义的不断传播和发展,并就陈独秀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探索作一个梳理,从中国文化的承载者传播者——知识分子的角度分析知识分子在面对马克思主义这一西方外来文化中经历的种种变化过程,并由此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自强的必由之路。第一章主要是选题的缘由,研究的创新点,研究综述,研究方法等等。第二章主要探讨近代中国由于封建统治的腐败以及国外列强的侵略而导致战乱不断,社会动荡不堪。在被西方的坚船利炮狠狠的打击之下,知识分子开始发挥承担社会责任和引领社会变革的先锋作用,他们最先意识到中国在方方面面落后于西方,于是积极投身救国救民当中,积极向西方学习。在经历了器物学习、制度学习、文化学习等种种困难和失败之后,最终,知识分子从俄国的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希望,他们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开始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并取得成功,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统一。第三章和第四章是从一大批的知识分子中选取陈独秀这一特殊的历史人物,探讨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在近代社会中面对不同社会局势的变化而不断发生着思想的变化。他从一个饱读经书的传统知识分子到追随康梁派,再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再到主张托派,以及最后被开出党籍这一复杂多变人生经历,体现了一个从小在中国文化浸染中长大的知识分子在面对国家危机、社会巨变的时候,自觉承担起变革社会的责任,在向西方文化的学习中不断探索,直到接受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但是,后期他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中发生了认识上的错误,犯了右倾错误,并走向托派。晚年的陈独秀虽然不再担任任何政治职务,但是仍然坚持研究文字学,回归知识分子的身份,并延续了知识分子关注社会,关注时事的特征,虽然晚年时期他的观点不够客观,但是部分观点仍具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他的曲折的一生,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这一过程的曲折,更体现了今天正确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来之不易。第五章从哲学、文化、个人的角度研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种种曲折,并从文化结合的困难这一角度来分析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进程的曲折和艰难。此外,文章进一步分析了陈独秀作为知识分子的个体,在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和发展中面临了哪些因素的困难,从个人角度更加具体详细的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探索过程,并从这一曲折的历史进程中深刻认识到,只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历史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科学的,也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