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力资源流动就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走向新的工作岗位的一种活动和过程.开展人力资源流动管理,一方面有利于组织更加合理地利用人力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有利于流动者个人能力的发挥,对于人的成长和创造力激发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调查研究、系统研究等方法,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比较了中外公共行政部门人力资源流动管理的现状,全面地分析了中国海关人力资源内部流动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海关人力资源内部流动管理进行初步的理论探讨,最后提出健全海关人力资源内部流动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首先,关于人力资源流动理论,不少国内外学者作了研究,分别从个体层面、组织层面和社会层面,对人力资源流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进行研究探讨.
其次,在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实践中,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以职位分类为基础,引入企业管理的有关制度,不断修订完善.我国的人事行政管理制度的沿革呈现以下特点:在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员流动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和强制性,传统的人事制度约束一直是人力资源流动的障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变得越来越重要,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为行政机关的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开创了生机.
最后,针对海关人力资源配置及内部流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人力资源流动规划、胜任能力要求、建立机制、改善环境、轮岗制度等方面,提出加强人力资源内部流动管理的对策和建议,以期着眼于部门的需要、人员锻炼等需要,按照用人所长、流向稳妥、社会效益、自主自愿的原则,进行海关人力资源的内部流动管理,促进人员在不同岗位、不同部门间的合理流动和分布,实现优化配置,达到海关建设与人员自身发展双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