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性与革命性的进退浮沉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ABC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1942年—1965年中国文学作为具有自身话语系统的相对独立阶段,以“革命的世俗生活”这一特定视阈为中心,在尽可能还原作品、作家与时代语境三者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考察1942—1965年中国文学中“革命性”与“世俗性”的进退浮沉。导论部分首先对本论文的研究视角、设想、思路与方法作必要的阐释和论析。本文的基本研究视角是革命时代中“世俗性因素”的变化、及文学作品中“革命性”与“世俗性”相互作用的结果与表现。在简要介绍当下学界关于20世纪革命文学研究立场的分歧与争议后,提出以“世俗性”视角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尤其是20世纪中国革命文学的设想与意义。导论部分的重点是通过辨析“世俗性”及相关概念提出“革命世俗观”的研究理念:革命对世俗生活的规约、改造与重组;世俗生活对革命话语的转化、消化与承载;及这两个方面通过作家审美转化在文学作品中的呈现形态。第一章意识形态规约与文学世俗性演化,本章是对1942-1965年时代语境的整体性勾勒与历时性梳理。其中,第一节就与文学“世俗性”关系密切的三个问题论述时代语境对作家创作的引导、规训与惩罚。第二节分别以1942-1949、1949—1958、1958—1965三个历史时段为研究对象,通过文艺政策、作家心理、文艺运动和作品状态等方面阐析“世俗性”因素是如何在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发生时段性演化的。第二章人性与阶级性,本章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具体解读,辨析作为“世俗性”与“革命性”相关物的“人性”与“阶级性”是如何在文学中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和相互妥协的。通过分析相关文献理论,着重辨析“人性”与“阶级性”的内在关联性。“世俗幸福的流向与分配”一节分析和阐释了文学作品中“人性”受“革命性”严格规约后自身调整、生长和实现的特有方式。第三章家庭、恋爱与革命话语,本章通过对革命文本中“英雄”和“大众”两类群体婚恋方式和家庭模式的阐析,考察1942—1965年文本中家庭婚恋话语在革命领地中的位置、呈现方式与独特性质,以此展现革命话语与婚恋话语的互动:一方面是革命对家庭的震荡式冲击,另一方面则是家庭婚恋借助革命所完成的两性关系新模式的重建。第四章社会风尚与革命仪式,本章将从风尚习俗和伦理逻辑两方面,通过文本解读,阐述革命理念如何经过仪式感的行为渗透进民众的日常生活,演化为革命仪式下的民间风尚、世俗信仰与日常伦理。革命小说中,作者往往通过嫁接、颠覆和模拟三种模式,建立血缘伦理与阶级伦理之间的逻辑联系。革命仪式与社会风尚相互生成又相互规约,总体来说,在重大立意中穿插轻盈的风俗风尚的调和方式几乎是当时作家普遍的写作自觉。第五章敞开的私人场景与延伸的公共空间,本章将通过文本细读呈现革命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场景:战斗指挥部、旧祠堂里的批斗会场、新的县政府与区公所等具有新制度意味的公共空间。以此说明:私人空间的逐步缩减直至消失是1942—1965年文学的基本特征与总体走势。情理冲突、城乡冲突、知识者与劳动者这三类冲突,是叙述者转化空间冲突常用的转化方式。在此基础上,论文进而阐明这三类冲突的最后结果:日常生活本质化,这是叙述者通过“空间改造”建构意识形态整体性的最后策略。结语:影响文学世俗性的三个因素——受众、作者与语境,论文在意识形态规约的大语境下,在受众与作者相联系的思路中简要阐述文学作品两端的两类主体。通过引入王国维和傅雷等人的相关文艺批评和文艺理论,阐明1942—1965年文学“世俗性”因素的来由、情状与缺失。最后,论文提出1942—1965年中国文学的世俗生活叙述外壳中“无事悲剧感”的消泯这一总体属性与艺术缺失。
其他文献
社区服务型居家养老是一种“家庭供养+居住在家+社区服务”的局部社会化养老方式。其中,家庭供养是核心,居住在家是表现形式,社区服务是关键。在农村,发展社区服务型居家养老
20世纪80年代开始加速发展的全球化进程与现代化进程之间是一种延续关系还是呈现出某种断裂关系,这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就全球化的目前阶段而言,全球化还主要表现为资本
语文是形式训练课,所有其他学科的内容都可以成为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但只有从语言文字形式上对这些课文品读时它才是语文。语言文字是学习的工具,它决定了语文的工具课性质
实现国家现代化发展战略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以求的伟大理想。建国50多年来,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起,到今天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同志,对国
针对现阶段我国城市街道盲目建设引起街道空间特色丧失的现状,从对街道的体验和心理感受出发,研究了街道两侧建筑的表现性,即街墙表情,根据风格分类法,对街墙表情的类型进行
电力电子器件及二极管整流器的广泛应用,给电网带来了大量的谐波和无功污染,而PWM整流器的出现,使得网侧电流的正弦化和功率因数控制成为可能。在电力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水滑石(LDH)具有独特的层状结构,可作为聚合物/无机层状纳米复合材料的无机层状主体,LDH的层状结构和层间阴离子的可交换性是制备纳米复合材料的必要条件,其复合材料在吸附、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到来,人们对节能产品的开发和应用越来越关注。在当今生产、生活中空调被广泛使用,然而传统的定速空调由于耗电量多、开启电流大、运行效率低等缺点,造成
从实际现状和审美要求两个方面来看,当代诗歌都需要"精品化"。在发展走向上,从纵向来看,新诗应更多地与现代30年诗歌发展历程相联系,与其取得某种内在的呼应,进而在更宏观、
光子晶体光纤(photonic crystal fiber,PCF)由于具有结构可控的灵活性和新颖的传输特性而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光子晶体光纤具有极强的非线性特性,它在超连续谱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