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政策要求招录残疾人就业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政策性担当。但是,残疾人用工管理在国有企业管理中“小众化”的现实,使得单个国有企业难以凭借自身的能力和更多的精力对残疾人用工进行规范化管理,在实际运作中普遍存在很多的现实问题。通过文献研究可以发现,我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在政策运行和实际操作等方面都处于发展阶段,以企业为视角进行残保金政策落地执行的实证研究较少,以国有企业为主体归纳总结残疾人用工管理成功经验的研究少之又少,因而本研究对国有企业残疾人用工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创新具有极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大量调研北京市国有企业残疾人用工管理现状,深入分析了北京市国有企业残疾人用工管理的现存问题,包括:政策响应滞后、招聘效能较低、岗位设置不合理、培训体系不健全、用工成本较高、缺乏过程管理、抗风险能力不足。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残疾人用工管理的经验不足、残疾人用工管理的精力不够和招聘录用残疾人的意愿不高是北京市国有企业残疾人用工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在此基础上,依据规模经济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等专业理论,本研究对北京市国有企业残疾人用工的政策把握、招聘渠道、岗位开发、适岗培训、过程管理、成本构成以及风险把控等用工管理的核心内容,进行了分析归纳、逻辑梳理和针对性的深入研究。提出了“资源集约、集中代管、量才培训、因才配岗、全程监督”的国有企业残疾人用工管理的新理念;提供了具有很强操作性的国有企业残疾人用工管理的方法措施;从政策解读、人员招聘、岗位配置、定岗培训、成本核算、风险控制、管理流程等方面优化构建了能够形成闭环的北京市国有企业残疾人用工管理模式;完善配套了北京市国有企业残疾人用工管理模式的运行机制。本研究成果对北京市国有企业BJGJ集团残疾人用工管理进行了有效验证。结果证明:BJGJ集团在运用“北京市国有企业残疾人用工管理模式”后,残疾人用工成本总体节约率达到56.55%,综合效能得到了显著提升,企业投入、管理精力、事务协调、纠纷处理等负担更是大幅度减轻。实践证明,该模式可以在北京市国有企业残疾人用工管理方面进行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