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试管繁育技术开展云南火焰兰保育和可持续利用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981973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火焰兰(Renanthera Lour)是一类具较高的观赏性和杂交亲和性的兰科植物,全世界分布约16个种。中国有3个种:火焰兰(Renanthera coccinea)、云南火焰兰(Renanthera imschootiana Rolfe)和中华火焰兰(Renanthera sinica)。其中,云南火焰兰被列入“野生动植物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的保护范围,其野生资源被严格禁止贸易。由于其野生资源被过度挖掘、原生境被严重破坏以及植物本身生长缓慢和自然繁殖力衰退等原因,云南火焰兰已濒临灭绝,亟待保护。   本论文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展云南火焰兰的保育工作,以云南火焰兰和云南火焰兰与白花拟万代兰的杂交后代为材料,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并开展了人工授粉、种子无菌播种、叶片离体再生、PLB增殖与成苗、壮苗移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旨在大量繁育云南火焰兰种苗,满足其保育和商品化生产的需要;并为杂交新品种的选育打下基础,从而为此种濒危兰花的种质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对成年野生云南火焰兰进行观察,发现其自然花期在广州栽培时为4月至6月,单朵花从现蕾到开花约需14-20 d,从开放到凋谢约为15-28 d,花朵开放时间与着花位置和植株状况有关;授粉后145 d果实发育成熟,约95%种子胚能发育正常。   2.对云南火焰兰自交结实种子进行无菌播种和试管育苗试验,结果显示:适宜种子萌发的培养基为1/4MS+CM200ml/L+Pt lg/L+SU10g/L,播种30 d时萌发率可达93.1%;适宜成苗的培养基为VW+CM100ml/L,培养75 d时成苗率达36.6%;盐浓度较高的培养基不适合种子萌发和原球茎生长;添加CM和Pt可明显提高种子萌发率,并有利于原球茎的生长和分化;光培养和暗培养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未见明显差异,但暗培养三周会对种子后期发育不利;添加BH和PH有利于幼苗生长;试管苗移栽成活率在95%以上。   3.以云南火焰兰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快繁的研究结果表明: BA对叶片离体诱导PLB的效果优于KT和TDZ,在VW+CM100ml/L+BA3.0mg/L培养60 d时诱导率最高可达21%,但培养过程中同时形成部分愈伤组织和丛生苗;CM、外植体的部位、处理方式以及PGR浓度对诱导率有一定影响;诱导得到的PLB在VW+CM150ml/L+BA0.2mg/L培养30 d后增殖倍率达2.23,每0.3g的PLB分化幼苗数为2.1个;PLB在VW+NAA1.0mg/L+PH100 g/L培养基上培养60 d有95%分化,75%形成完整幼苗;S+AH150 g/L对幼苗的生长十分有利;再生苗出瓶移栽成活率在95%以上。   4.以云南火焰兰为亲本,进行属内属间的杂交,结果表明,云南火焰兰具有较高的杂交亲和性,能与供试的3个属内原种和7个属间原种成功杂交并正常结实;5个杂交种的种子可以在1/4MS+CM200ml/L+Pt1g/L+SU10g/L上成功萌发并形成小苗,显示所得到的云南火焰兰种子萌发培养基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5、以云南火焰兰杂交种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利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了离体快繁研究,结果显示:在VW+BA5.0mg/L+NAA2.0mg/L或VW+BA5.0mg/L+2,4-D0.5mg/L培养基上PLB的诱导率高达52%,BA对叶片离体再生有显著影响;PLB在H26+CM100ml/L培养基上继代增殖效果较好;在H16培养基上可完成PLB分化成苗和壮苗过程;再生苗出瓶移栽成活率达85%以上。
其他文献
高压互感器在强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局部放电往往存在于绝缘中的某些薄弱部位,该问题在互感器绝缘中普遍存在[1]。一般情况下局部放电虽然不会引起穿透性绝缘击穿,但电介质可以导致局部损坏[2]。局部放电若长期存在,绝缘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劣化甚至出现击穿[3]。统计国网安阳供电公司近五年高压互感器故障类型,高压互感器设备的绝缘性故障占该设备故障的54.3%,本文通过调研高压互感器故障产生的原因、类型和危害,对
本研究进行枯草芽孢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单一和复合液体发酵,获得含有L-色氨酸的发酵液,然后将发酵液与豆腐渣进行二次固体复合发酵,经干燥粉碎制成粉末状微生态制剂,以一定比例
The existence of positive solutions is established for a nonlinear secondorder three-point boundary value problem. The result improves and extends the main resu
随着风电场的大规模接入,风力发电对电网影响也会不断增大,现行的风电场接入电网的方式存在许多不足。作为主流机型的双馈感应发电机,在应对不平衡电网条件下的运行以及实现低电压穿越方面存在较大缺陷。为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寻求更好的风电场接入电网方式。柔性高压直流输电有着便于连接弱交流系统的优点,以其为基础的风电场并网方式得到了深入研究。但当直流链电压一定时,两侧交流电压的幅值将受到限制。而固态变压器不仅有隔
随着科技的进步,国民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发展。起重机械在现代建设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力矩限制器是保障起重机作业安全的重要设备。随着起重机械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并且朝着大型化和复杂化方向发展,用户对力矩限制器性能的可靠性也愈发地重视。目前,国内中大吨位起重机力矩限制器主要源于国外进口,我国自主研发的设备功能简单且系统误差较大,可靠性不高。因此,为弥补国内力矩限制器系统性能的不足,提高国内产品在国际
电网的大规模互联已成为一种趋势,然而电网大规模互联在提高经济性的同时,也对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带来挑战。研究表明,大停电事故往往是由连锁故障造成的。准确地预测连锁故障的发生路径,可为连锁故障的实时预防、监控以及电网风险评估提供依据。输电线路的连锁过载是导致连锁故障的重要原因,及时有效地消除线路过载状态,可防止线路的连锁跳闸,降低连锁故障发生的可能。本文在已有的连锁故障事故链模型的及潮流追踪等理论基
随着永磁材料及其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永磁同步电机以其结构简单,高性能、维护方便等优点,在现代工业控制系统中被广泛应用。论文利用电磁场有限元法(MAXWELL)对旋转永磁同步电机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提出磁极偏移和槽口宽度优化相结合的方法来减小齿槽转矩,通过采用遗传算法对转子磁极结构进行综合优化,在减小齿槽转矩的同时减小对输出转矩的影响,并利用仿真对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论文分析了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
1.离心法制备高均一性纳米金颗粒及其在DNA分子自组装中的应用。 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13nm不同浓度的胶体金溶液,通过系列优化的离心方法将低浓度的纳米金进行浓缩至高
直流系统对电力系统稳定运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一旦发生接地或环网故障,都会使系统绝缘降低,进而引起保护装置误动作或拒绝跳闸。如发生高阻抗接地、环路接地、交直串接地及平衡接地这些复杂情况发生时,随着现场温度不断升高,更不利于准确定位接地点。两套直流系统的有很多种接线方式和供电形式,造成环网故障的原因也有很多种,不正常的接线或设备故障等,都将成为直流系统严重的安全隐患。实践证明,环路故障排查需要很长
随着嵌入式微处理器逐渐广泛应用于生产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性能与功耗成为嵌入式微处理器设计的重要指标,而旁路转换缓冲单元在嵌入式微处理器的这两个指标上中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