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农村初中历史教学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多年,新课程、新理念在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中能否得到认真贯彻,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否做到真正的改进都直接影响到历史课程改革的成败。本文以笔者家乡安徽省五河县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为调查研究的对象,经过对全县部分农村初中师生的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和课堂观摩,围绕着“历史教师队伍基本情况”、“学生观和教师观”、“历史教师教学现状”、“学生历史学习现状”、“历史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以全面了解我县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现状。通过调查可以看出进行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方式得到了我县广大农村初中一线历史教师的普遍认可,新课程、新理念已经为广大农村初中历史教师所接受。但在我县农村初中推行历史课程改革并不像想像的那样一帆风顺,还存在下面一些现象,如: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对于新课改缺乏自身原动力和主动性,课程改革主要由教育行政部门强制推行;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知识更新速度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程培训流于表面化;合作探究流于形式化,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乡土历史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教学方式和手段单调无味;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仍以成绩评价为主,历史教学依旧围绕考试转;历史学科的历史教育功能仍没得到充分的发挥等。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笔者发现了一些影响我县农村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阻力。其一、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缺乏进行新课改的主动性。其二、大量兼职历史教师的存在,不利于历史新课改的全面落实。其三、学校管理水平影响到历史教师工作积极性。其四、我县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缺乏新课改的领军人才。其五、教研组形同虚设,有名无实。其六、教育评价制度没有根本改变,影响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没有从国家、社会、学校等宏观层面提出建议,而是着重从农村历史教师自身的微观角度提出对策和建议,以使建议和对策更具有适切性和可操作性。作为其中的一员,衷心希望我县广大农村初中历史教师能调动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改进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历史教师的问题研究意识和科研能力,开发和利用乡土教学资源。通过这些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农村初中历史教师教学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