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氯化钴诱导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K-N-SH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K-N-SH分为四组,分别是高浓度丁苯酞组、低浓度丁苯酞组、氯化钴组、对照组。其中丁苯酞组细胞株分别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μmol/L、10μmol/L预处理4h后,加入250μmol/L的氯化钴处理6h;氯化钴组细胞株用250μmol/L的氯化钴处理6h;对照组细胞不作任何处理,细胞于5% CO237℃培养箱中培养,取对数生长期细胞用于实验。镜下观察不同组间的SK-N-SH细胞表型;MTT法检测不同组间细胞活力;通过Western blot法观察细胞HIF-1α、Bax、Bcl-2等蛋白的表达变化;通过Hoechst染色法,了解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1.镜下观察不同组间的SK-N-SH细胞表型结果显示,氯化钴组SK-N-SH细胞有较少神经突出,有一定数量漂浮死亡(与对照组相比),随着丁苯酞浓度增加,SK-N-SH细胞漂浮死亡数目减少,神经细胞神经突出增加。2.MTT结果显示,药物干预组中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01)(与对照组相比);低浓度丁苯酞(1μmol/L)组细胞活力显著增加(P<0.01)(与氯化钴组相比);高浓度丁苯酞组(10μmol/L)细胞活力显著增加(P<0.001)(与氯化钴相比);不同浓度丁苯酞间相比,高浓度组细胞活力显著增加(P<0.001)。3. Hoechst染色法结果显示,氯化钴组SK-N-SH细胞表现为细胞核固缩,镜下呈现强蓝色荧光,凋亡比例上升(与对照组相比)。随着丁苯酞浓度增加,SK-N-SH细胞强蓝色荧光数目减少,凋亡比例下降。4. 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药物干预组(氯化钴组及丁苯酞组)Bax及HIF-1α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01),Bc1-2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P<0.01)(与对照组相比);丁苯酞组Bax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01), Bcl-2、HIF-1α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P<0.001)(与氯化钴相比);高浓度丁苯酞组Bax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01),Bcl-2、HIF-1α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01)(与低浓度丁‘苯酞组相比)。结论:1.丁苯酞明显升高缺氧导致的SK-N-SH细胞的存活率,对其起保护作用。2.丁苯酞使氯化钴诱导SK-N-SH细胞的凋亡比率下降,其机制通过激活HIF-1α途径上调Bcl-2,下调Bax,从而发挥可阻断缺氧所致SK-N-SH细胞凋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