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薯具有很高的实用保健价值。当前,我国对甘薯的开发利用只停留在低附加值的加工利用上,而大量的甘薯资源并没有得以充分开发利用。为了深入开发利用甘薯资源,发挥其潜在的经济价值,本文对甘薯多糖进行了初步研究。本文以辽宁师范大学植物生物工程重点研究室提供的甘薯新品种PST一号为原料,研究了甘薯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生物活性,并初步探讨其活性机理,进一步阐明甘薯的保健功能,为其深加工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比较详细地研究了影响甘薯多糖分离纯化的各种影响因素,确立实验室小量、快速、高效提取甘薯多糖的最佳操作条件,即中性条件下,溶液与溶质体积比为2,乙醇与浓缩液体积比为3,浸提时间为2h,浸提温度为65℃,甘薯多糖提取率大于90%。利用这种方法,分离纯化得到一种不同分子量的甘薯多糖(下文中用代号PSP表示),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初步分析。经纸层析、Sephadex G-200柱层析、紫外扫描、红外光谱分析,初步确定PSP为均一多糖,分子量为4.6 x104,单糖组成为β-葡萄糖。利用体外和体内动物细胞实验,探讨了PSP的抗肿瘤活性及其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PSP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正常生理细胞则没有杀伤作用。提出了PSP抗肿瘤的可能作用途径:PSP影响细胞内的生理功能,继而抑制肿瘤细胞分裂繁殖;同时激活机体内的免疫防御反应,增强自体免疫功能,抵御肿瘤细胞。采用邻苯三酚自身氧化反应体系模型,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采用Fenton反应体系为产生羟自由基(·OH)模型,以紫外和可见分光光度法观察了PSP对模型中产生的o2·-和·OH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SP具有较强的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能力。利用小鼠衰老模型体系,研究PSP对机体衰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SP能明显提高小鼠的SOD和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揭示其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利用小鼠高血脂模型体系,研究PSP降血脂作用。在调节血脂的实验中,与高脂模型组比较,PSP组血清中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和动脉硬化指数(AI)均显著降低(P<0.01),并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从免疫学和生物化学角度分析来看,PSP具显著的降脂效果,对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