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锐小说创作中的身份认同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cping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新中国的同龄人,李锐在中国当代文坛的创作姿态独特。作者曾数次袒露自身无法消解的焦虑,创作成为其缓解焦虑的最佳出路。李锐从个人的精神困境出发,思索生而为人的困厄,追认人类普遍的精神困境。从自我出发的叩问与追寻,为其作品融注了高度的认同性体验。于作品而言,李锐不再作为一个旁观的他者而存在,而是成为一个文本的“参与者”。作者对虚构人物的逼问与审视,亦是在拷问自身。正因此,其创作颇具安顿心灵与自我省思的意味。本文结合李锐的小说创作与个人成长经历体验,阐述其各个阶段的身份认同追求,分别为漂泊游子的身份认同、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与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通过分析作者创作的阶段性变化,逐步探析其小说的内在连续性特征,以期从整体上把握李锐的创作动因与特色。除绪论与结语外,论文共分为三章:绪论部分简要定义了“身份认同”的基本内涵,介绍了身份认同理论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其与文学的关联,梳理了关于李锐作品的先行研究成果和与本论题密切相关的研究动态。第一章,基于李锐的人生经历,分析其对童年与故乡的回忆书写,探求作者漂泊游子身份认同中的还乡诉求。第二章,分析李锐小说中的知识分子群体形象。作者曾是上山下乡知青群体中的一员,作为一名历史的在场者,李锐视以笔铭记为一种责任。其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凝聚了作者对这一群体的主体性思考,从中可窥见李锐对知识分子这一人物身份的深刻反思与独特认同。第三章,探讨李锐由个人、群体上升至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这一认同追求始于李锐对语言的关注,进一步扩展到对全球化背景下各民族文化身份的思考。在后殖民语境下,处于失语状态的弱势民族文化面临严重危机。重拾文化传统,确立自身文化身份的独特性成为李锐小说创作的重要追求,其新近作品亦表明了他鲜明的文化立场。结语部分对李锐的创作动因与身份认同的艺术追求进行总结,明确了李锐时刻怀疑、自觉思考和永不设限的战斗姿态。
其他文献
云南省铁路总公司 云南 650118  【摘 要】混凝土结构是现代社会建筑物的主要建筑材料,混泥土材料的材质、结构性能都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本文通过简述水泥混凝土结构的重要性,引出了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普遍性。分析了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具体成因,重点研究了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工程实践表明,加强施工中的质量控制、重视混凝土结构时预防裂缝的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桥梁混凝土;结构裂缝;形成原因;防治
[摘 要]在道路基层施工中,原材料的合理使用和有效控制,对于特殊季节道路基层施工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从整体情况来看,加强对原材料在道路基层施工中的实际应用进行研究,符合道路基层施工的实际需求。本文进行简要分析,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原材料 道路基层施工 特殊季节 使用 控制  中图分类号:S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0-0140-01  特殊季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的开放性给幼儿园管理带来了全新变革。闵行区新华幼儿园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深入应用为核心,充分利用信息化特色项目,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
期刊
年过半百的刘女士,患有高血压病,总感觉胸口闷闷的,严重的时候似乎气都喘不过来,夜晚失眠,噩梦纷纭,情绪不高,体力不佳,去医院作了多项相关检查,并没有发现有新的器质性疾病问题。但刘女士整天觉得自己一定得了严重疾病,肯定没有被查出来,心情愈发郁闷,感觉十分痛苦。临床上会遇到很多类似的病人,虽然经过多方诊治,但是身体不舒服的状态却始终存在,这是“心”病所使。  古人眼中的“心病”  在中国古代,有不少医
中铁七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 430074  【摘 要】铁路桥梁施工规范和验标,根据建筑物的不同部位的功能,对误差量值的正负区间,均有明确的规定,它为工程质量的验评提供了统一和量化的判别标准和依据。其目的含义在于:“施工中发生的小于或等于施工许可误差的建筑物,应属合格品,即其功能满足设计要求,可以正常使用;反之则为不合格品,它不能满足设计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关键词】铁路桥梁;施工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