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各地区如何提高建筑产业竞争力,从而在区域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已经成为推动省域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这一现实问题,本研究以地区建筑产业竞争力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地区建筑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对2003-2007年各地区建筑业竞争力作了全面的比较,并运用固定效应统计模型对其进行了深入的计量分析。主要研究如下:(1)通过对国内外产业竞争力概念及其相关的理论的总结与比较,在借鉴有关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建筑业实际特点,将建筑产业竞争力定义为我国地区建筑产业在区域竞争中表现的综合产业实力,即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以提供有效的产品、良好的服务、创造附加价值并增加国家财富的能力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在地区建筑产业竞争力内涵的指导下,结合产业竞争力评价原则,选取七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构建了地区建筑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模型,该指标体系中的一级指标包含市场竞争力、效益竞争力规模竞争力、技术竞争力、结构竞争力、成长竞争力、环境竞争力七部分内容。(3)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了2003-2007年各地区建筑产业竞争力得分并进行排序,比较分析了2003年和2007年各地区建筑产业各竞争力的变化,发现各省市之间建筑业竞争力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梯度差异,这种差距是全方位的,而且还在扩大。为了遏制这种差距的不断扩大,有必要探究在建筑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七个竞争力要素当中,到底哪些竞争力要素对建筑业发展的贡献明显。本文运用固定效应统计模型,对地区建筑产业竞争力结构模型进行了研究,得出建筑产业竞争力的地区效应十分显著,规模竞争力、结构竞争力、成长竞争力、市场竞争力等对地区建筑业的发展影响较大,但从地区的视角来看技术竞争力的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的结论。(4)最后结合实证结果,提出了提升地区建筑业产业竞争力的建议。